宝宝咀嚼训练发展,家长如何选择
2019-2-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许多人认为,宝宝学会咀嚼和迟早会长牙齿一样天经地义。咀嚼能力真的不需要培养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一直只给宝宝吃糊状的食物,那么他就不需要学习咀嚼,这一能力就不会得到发展,他的牙齿将会成为装饰品。
副食品添加的意义何在
添加副食品的意义不仅仅是营养上的原因,还有咀嚼、咬合等机能训练的重大意义,是为宝宝将来以粮食谷类、荤素菜品为主食做较长时间的训练准备。副食品的添加应该由一样到多样、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逐步转变为与成人一样的饮食。宝宝到6个月时就开始产生对各种食物的认同,所以为宝宝添加副食品最好不要晚于6个月。
咀嚼能力的重大意义
简单一个咀嚼、吞咽能力,关系到口腔的感觉功能、上下颚的发育、双面颊脂肪垫的退化等。咀嚼除了把食物变成容易吞咽的大小和软硬度之外,同时还具有辨别味道、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等重要功能。最近科学家还发现,适当的咀嚼也有利于视力的提高。因为眼睛的脉络膜对眼球晶体具有调节作用,而脉络膜的调节功能有赖于面部的肌力,面部肌力的增强则得益于咀嚼强度。
训练咀嚼能力的好处
1.让宝宝顺利从副食品慢慢转为成人化的食物。
2.有利于肠胃功能的发育。3.有利于宝宝的营养吸收。4.有助于牙齿的发育及排列。5.有助于脸部、口腔肌肉的生长。6.舌头、嘴唇等口腔器官的灵活度,会影响未来说话的发展。7.练习自己进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手眼协调的能力。
咀嚼能力需要训练
常看到2~3岁的宝宝,所有的食物都是用料理机加工成泥状才吃;1岁多的宝宝,是用奶嘴剪个洞来喂食米糊;有些1~3岁的宝宝口水滴滴嗒嗒……爸妈问“我的宝宝智力有问题吗。”其实宝宝智力没问题,可是宝宝咀嚼能力却有大问题。吸吮反射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正常新生儿出生就会吸吮吞咽乳汁,不需要学习。而咀嚼能力、吞咽粗一点的食品是需要学习、需要训练的。
怎样训练咀嚼能力
概括地讲,训练咀嚼就是断掉奶瓶、用勺子喂养、喂食比较粗的食物。由细到粗就是训练咀嚼的过程,在副食品添加的四大要点中,前三点往往做得比较好,而最后一点经常被忽视。许多宝宝吃的副食品太过精细,爸妈总是担心宝宝咽不下,迟迟不提供较粗的食物。副食品由细到粗,就是一个慢慢让宝宝学习咀嚼、咬合的过程,让宝宝的食物由液状物转变成糊状物、半固体食物,变为与成人一样的固体食物。
牙齿数与咀嚼能力的重要关系
在咀嚼中重要的角色就是牙齿,宝宝牙齿数的多寡与咀嚼能力是成正比的。有计划地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可以遵循下表中的建议:
4~6个月没有牙齿整吞整咽期宝宝还没有萌出牙齿,喂稀糊状副食品,训练吞咽能力,一定用勺子喂养
。
6~8个月牙齿刚开始萌出用舌捣烂期用磨牙棒、磨牙饼、咬牙胶训练咀嚼能力,喂厚糊状食品,给予多种食物的尝试。
8~10个月门牙已经上下都有萌出,咬合初步形成门牙切碎期喂食软水果、厚粥、烂面。水果、馒头、面包等,可以切成刚好宝宝入口的大小,让宝宝自己取食。训练宝宝用门牙切碎食物。
10~14个月门牙出齐,但是没有磨牙牙床咀嚼期虽然还没有长出磨牙,宝宝已经有意识咀嚼食物了,开始用牙床来嚼烂食物。副食品不需要泥糊状了,烂饭、面条配以碎肉、碎菜等,还可以吃小馄饨。
14~18个月拥有第一对磨牙向成人过渡磨牙已经形成咬合,可以咬碎较硬的食物。可以吃与成人一样的米饭、面条,菜不用切得非常细。
蒙特梭利理论认为,宝宝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帮助他认识世界,这种特殊的能力就叫“敏感期”。宝宝的整个生命状态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组成。6~9个月是宝宝口腔发展的敏感期,是认同多种食物、培养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爸妈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及时为宝宝提供各种各样的食物,循序渐进地让副食品向固体食物过渡。因为在这个时期,宝宝学得最快最好,较少反抗。一旦错过了,再要宝宝接受较粗的食物就比较难了。
训练宝宝咀嚼、吞咽粗一点食品时的注意事项
1.从添加副食品开始,坚持所有的副食品用勺子喂养。
2.8个月左右,爸妈喂粗一点的食品,喂时爸妈做咀嚼的动作让宝宝模仿,不能仅仅是嘴里说“嚼啊”。
3.在训练宝宝咀嚼吞咽粗一点的食物时,宝宝会恶心、呕吐甚至拒绝。爸妈可以选择宝宝较饿的时候喂,每天坚持训练15次以上,食品形状要逐渐变粗变硬,以让宝宝渐渐适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下面图片↓↓↓
▲
转载请授权报名
年口肌训练系列培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