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清汤锅久煮亚硝酸盐超标喝火锅汤

2018-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天冷时涮火锅,很多人爱喝几口热乎乎的火锅汤。不过,网上有人说火锅汤熬煮时间过长,亚硝酸盐含量会很高。真是这样吗?

  近日,北京某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模拟制作了麻辣锅、清汤锅,测试不同时间节点的火锅汤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显示,火锅汤长时间熬煮后,确实容易产生亚硝酸盐。而且,以涮蔬菜为主的清汤锅与以涮鱼肉类为主的麻辣锅相比,亚硝酸盐含量更高。

实验:清汤锅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实验人员分六个时间段从清汤锅、麻辣锅中分别吸取40ml的火锅汤装入取样瓶待检。

△实验人员测试清汤火锅里亚硝酸盐含量。颜色越深说明汤里的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实验结果显示,以涮蔬菜为主的清汤锅煮到30分钟时,亚硝酸盐开始升高,45分钟时亚硝酸盐已经到43mg/kg,而煮到60分钟,飙升到.68mg/kg。

  以鱼肉类为主的麻辣红油锅最开始能检测出微量的亚硝酸盐。30分钟时亚硝酸盐达最高值,但只有4.67mg/kg。

  实验人员说,按照标准,蔬菜类中亚硝酸盐限量应不超过20mg/kg,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限量是30mg/kg。此次实验显示,清汤锅涮煮45分钟和60分钟时的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了限量。

为什么清汤锅亚硝酸盐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亚硝酸盐可能来自硝酸盐的分解产物,主要还来自涮火锅时加入的蔬菜类食材,绿色的蔬菜、萝卜等容易在煮沸过程中将里面的物质转化为亚硝酸盐。肉类、鱼类在加工过程中也容易带入亚硝酸盐,但含量较低。

喝少量火锅汤不会急性中毒

  朱毅介绍,亚硝酸盐会带来急性毒性,当达到mg以上就是有可能会急性中毒,让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不过,即使以实验测出的最高.68mg/kg数值来计算,至少也要喝两三斤以上的火锅汤才可能达到中毒的量,一般来说人们喝汤的量不会发生急性中毒。另外,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能帮助清除亚硝酸盐,因此对吃火锅不必过度担心和纠结。

健康吃火锅少吃5类菜

①高能量菜品,易增肥:如肥牛、肥羊、羊尾;

②高胆固醇菜品,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猪脑、肥肠等内脏类;

③高盐分菜品:如午餐肉、香肠、鱼丸、牛肉丸;

④可能用甲醛等化学品处理的菜品:如毛肚、百叶、黄喉、鹅肠;

⑤易染色食品:如鸭血、海带、金针菇、鲜竹笋。

火锅的健康吃法

  火锅怎么吃?有人吃火锅先吃肉后吃菜,有人吃火锅爱喝冷饮,有人爱喝涮锅后的锅底汤……营养专家称,这些都是错误的吃法。

  涮食顺序上,最好先涮豆制品和菌藻类,煮15分钟以上,吃起来比较安全,同时还能提高汤底鲜味,然后涮青菜吃,之后再涮肉。先涮菜可以“垫垫底”,减少肉类摄入量。

  如果先吃肉后吃菜,蔬菜则会吸收残留锅内的嘌呤等有害物。

吃火锅“三禁忌”

  忌食生:涮煮时间不够,藏在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卵没被杀死,可能导致疾病。旋毛虫、绦虫和囊虫都可能通过火锅传播。

  忌食汤:火锅汤大多用高脂肪物质为底料,吃多易导致高血脂、胆石症等。同时,火锅汤煮太久易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健康。

  忌冰火两重天:口腔和食道表面的黏膜非常柔嫩,能耐受的高温只有50℃~60℃,吃75℃左右的食物,黏膜就会有轻度灼伤。而火锅浓汤温度高达℃,烫嘴的涮菜本身就是对食道黏膜的一种折磨。此时若再喝冰啤酒或吃冰淇淋,又会对胃部造成刺激,使消化功能减弱。一热一冷,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

如何分辨真假羊肉?

  羊肉是火锅店的常用配料。但不良商家也屡屡使用鸭肉、猪肉等来冒充羊肉。鉴别真假羊肉可以参照这些方法:

  看颜色:假羊肉卷颜色呈鲜红色或血红色,而真羊肉卷呈粉红色或淡粉色。

  看纹理:假的羊肉卷纹理粗糙,切片后瘦肉多,呈大片状,真的纹理细腻,切片后含有白色条纹。

  化冻分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羊肉片化冻。化冻后问题羊肉肉色鲜亮,红肉和白肉轻轻一碰就分开了,而真羊肉即使用手撕,红白肉都是相连的。

  在鉴别真假羊肉时,最好使用清汤锅,真羊肉煮熟后会变得更紧实,不散开,少泡沫,吃在嘴里有羊肉的鲜香嫩。而假羊肉则入锅即散、入锅泡沫多、肉质粗糙。

来源/央视新闻、新京报、健康时报

主人,你就饶了我吧,下次不敢了

甘肃圈子vipgansu?想找我们合作吗?请致电?圈子5折卡

回复「优惠」了解所有5折信息

回复「办卡」了解如何办理5折卡

?调戏圈仔,解答问题?







































北京白癜风治疗
北京最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jc/990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