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总会脚跟痛,我这是怎么了

2021-3-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脚后跟长骨刺,脚后跟疼~

腰椎长骨刺,腰疼~

哪里长骨刺哪里疼,似乎骨刺就是疼痛之源。

很多人认为「脚后跟疼是因为长了骨刺,一根刺戳在肉里当然疼啊!」

但,很多时候骨刺是被冤枉的。

骨刺是代罪羔羊

先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骨刺」。

「骨刺」只是通俗的叫法,它的医学名称叫「骨赘」,它可存在于身体的各个关节处,与衰老、长期保持某个固定姿势、长期磨损等有关。

当以上问题开始纠缠你的时候,人体会「不堪重负」,承重部位如腰椎、膝关节、脚后跟就会出现炎症,刺激骨的代偿性生长,也就有了骨赘,来帮助人体起到支撑作用。

骨赘就像消防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虽然偶尔也会添点小乱子。

很多人认为骨赘有害无利,一旦发现就应立即去除。实际上它对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它可以起到固定作用。比如,有的患者长期腰痛,几年后腰痛好转了,结果拍片发现腰椎长了骨赘,增加了腰椎的稳定性。

因此不要太介意骨赘的存在,它的出现只能说明「组织需要它」。

追本溯源,有问题的是需要它的「组织」,比如脚后跟。

—01—

「脚跟疼」究竟伤了哪?

答:全身

脚跟虽不起眼,但脚跟痛起来却不是「小问题」。

这是因为脚跟一痛,身体会不自觉的做出调整。比如:你只敢用前脚掌落地。

此时,其他骨骼和关节为保证我们能重新找到一个平衡点避免摔跤,就会发生扭曲。

时间一长,不自然的体态和习惯性动作进而形成。

于是关节炎、盆骨倾斜、肌肉酸痛、肌肉劳损出现的概率大幅度提高。严重的还会引发腰间盘突出或脊柱侧弯。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种影响。

—02—

脚后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疼的原因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可能的原因: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内压增高症、跟腱断裂、跟骨骨刺、骨肿瘤、滑囊炎、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

1、跟骨骨刺

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3、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很常见。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4、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5、跟骨后滑囊炎

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6、过度使用脚部

过度疲劳也会导致脚后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这样过度使用脚部很容易引起脚后跟痛,况且还有一些鞋子不合适的,更会加重这种疼痛。

喂,来点看得懂的,好吗?

原因这么多,但是你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炎」。

没错,「炎症」才是大多数脚后跟疼的幕后黑手。

可是,我的脚又没有伤口,怎么会有炎症呢?

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多见于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和我们日常认识的细菌感染不一样。

—03—

已经出现「脚跟痛」,

我该怎么办?

需要强调的是「没有诊断的治疗都是耍流氓」。

因此,你得先让医生排除骨折、肿瘤、跟腱断裂等疾病的可能

如果排除了「无菌性炎症以外疾病」的可能,那就试试下面的方法吧。

①休息、适当减轻体重

请注意,生活不是拉练!如果脚跟疼痛,就说明你已超负荷,当下应立即停止锻炼。

体重过大是引发「脚跟痛」的另一个诱因。

鼓励减肥期的朋友‘管住嘴,迈开腿’两手都要抓,且每日有效运动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忌过量。

②换双合适的鞋子或鞋垫

每个人的走路习惯不同,足弓的高度不同,足底筋膜的受力大小也不同。

所以,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选鞋。

低足弓可以选择稳定型跑鞋/步行鞋;

高足弓可以穿缓冲型运动鞋。

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③巧用热敷、冷敷和网球

“我垫鞋垫还是痛,而且连躺下休息也无法缓解怎么办?”

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

用热毛巾包裹住疼痛处,缓解筋膜疲劳带来的疼痛。

用按摩球或网球在脚底滚动、按压,使筋膜彻底放松。

脚掌经过充分休息后,用冻住的矿泉水瓶放在脚底滚动,使筋膜遇冷收缩,更快消除炎症,不再遭受「上刀山」的痛苦。

④适度进行脚底强化训练

除了产生疼痛后及时的恢复,我们还可以通过锻炼筋膜的方式来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具体包括:

在楼梯或台阶上做提踵(踮脚尖)训练,每组15个,每天做2-3组即可。

平时有意识做一些尝试用脚趾抓取物品,或一松一紧收缩脚趾的动作,都有助于增强足底筋膜韧性。

包括对跟腱及脚底筋膜的拉伸训练,具体方法包括:

毛巾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腿伸直,用一条毛巾环绕患侧足底,双手握住毛巾进行脚踝的牵拉训练。

踩台阶牵拉训练

前脚掌踩在台阶边缘,患侧脚后跟缓缓向下落,直至感到脚底和跟腱牵拉感。

按摩牵拉训练

取坐位,将患脚放到对侧的膝关节上方。先进行小腿肌肉的放松按摩,然后用手握住脚趾掌侧,往背侧牵拉。

注意:每次训练,次数不在于多,而在于动作标准,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建议每天练习3组,每组做10下。训练贵在坚持,千万不可「一天吃成胖子」哦!

5.消炎镇痛药

就像前面提到的,脚后跟疼是一种无菌性炎症,治疗需要「消炎」,而有别于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这里讲的消炎镇痛药物一般指非甾体类药物,如塞来昔布、芬必得等,但这类药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建议咨询医生后再服用。

如果通过以上处理,你的脚跟疼没有缓解甚至有加重,那就赶紧找医生吧。

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局部封闭或者手术等。

最后要提醒大家,身体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明显改善脚跟的疼痛,请大家及时就医。

毕竟健康之路在脚下,做自己健康的守门人,我们责无旁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jc/993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