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脂肪君来了,肿瘤君很快也会来
2018-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编导读
“肿瘤”的杀伤力相信大家都有所感知。而肥胖的危害却有许多人懵懂不知。对于肥胖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不少人还停留在风牛马不相及的认识中。然而,在你还以为肥胖只是简单的身材问题的时候,它已经与肿瘤“联手谋杀”了许多生命。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与多种肿瘤有相关性,肥胖甚至成为一些癌症的高危因素。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患癌风险,体质指数,也称BMI,其计算的方法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指数的升高与17种癌症显著相关,包括子宫癌、肾癌、胆囊癌等等。因此,肥胖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世界性问题。
一、肿瘤、癌症傻傻分不清?
老百姓通常把恶性肿瘤统称为癌,其实这是不对的,癌症只是肿瘤的一种恶化表现,属于恶性肿瘤,然而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是癌,癌只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恶性肿瘤中有一种叫“肉瘤”的杀手,比如说“骨肉瘤”。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呈膨胀性发展,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质地相对较软,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手术容易切除,不复发、不转移,局部也不发生坏死和出血。
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就是指那些恶性肿瘤。现代医学上会将“癌症”区分为两种类型:来源于间叶组织(肌肉、血液骨骼、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癌是能够迅速生长,且不断侵犯周边组织,质地很硬无包膜,可向周围扩散、蔓延,有较强的破坏率和杀伤率。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脂肪瘤等都是一些对人身体有影响,但不影响患者生命的肿瘤,这些肿瘤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是有人身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发生了异常性的增殖而产生的,会呈现膨胀性的成长,在其瘤体增大过程中,会挤压周围的组织但不会侵入附近正常的组织体产生其他病变。良性肿瘤一般可以做手术摘除,切除之后很少会有复发症状。
相比起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如常见的食道癌、肺癌、鼻咽癌等则生长迅速,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并不断扩散蔓延,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和破坏程度,不仅不易于手术摘除,而且相当多病例在切除手术后容易复发。
二、肥胖和癌症有什么关系?
肥胖是慢性疾病的批发站,很多疾病都和肥胖有关,所说的四高,大多是肥胖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都跟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脏的猝死、脑中风更是肥胖导致的后果。
而今,更加可怕的是,肥胖还和癌症有关,也就是说肥胖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近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大型调查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会增加患癌风险,体质指数,也称BMI,其计算的方法就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指数的升高与17种癌症显著相关,包括子宫癌、肾癌、胆囊癌等等。因此,肥胖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世界性问题。
那多胖才算胖呢?判断肥胖的一个综合指标是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国际上的BMI判断标准与中国的BMI判断标准有所差异。国际标准中,25kg/m2≤BMI<30kg/m2为肥胖。中国的肥胖判断情况可参考以下表格。
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1、肥胖与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肥胖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随着BMI的增加而增加,BMI29者的女性比BMI23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大3倍,体重每增加5kg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随之增加(OR=1.2)。除了BMI,体脂分布也是内膜癌发生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中心型肥胖者脂肪多沉积在心脏和内脏,体型最粗的部位在腹部,腰围臀围比上升。中心型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周围型肥胖者患内膜癌的风险增加。
2、肥胖与乳腺癌:
同样是由于脂肪组织中合成雌激素增多及激素合成蛋白减少导致的血浆中游离的雌激素增加,绝经后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肥胖女性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通过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瘦素水平,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内雌激素的合成,引发癌肿生长。另外,肥胖女性较体重正常的女性更不容易发现乳腺中的异常肿块,往往使乳腺肿块发现较晚。
3、肥胖与其他妇科肿瘤
肥胖本身与子宫颈癌、卵巢癌并无直接关系。但肥胖女性由于害怕尴尬或担心不适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更不容易坚持常规查体,因而容易错过发现子宫颈早期病变和卵巢微小病变的机会。即使查体,超重和改变体位的困难也难以使肥胖患者得到充分满意的检查,与体重正常女性相比较,查体漏诊、查体不满意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另一方面,肥胖女性由于腹壁厚、身体各部位脂肪堆积遮挡内脏,容易掩盖腹胀、腹水、腹痛等肿瘤的早期不适症状,使得肥胖女性中发现卵巢癌和宫颈癌尤其是晚期卵巢癌和宫颈癌的机会增加。
4、肥胖与肝脏
肝脏是人体合成内源性脂肪的主要场所,这也就注定了肥胖对肝脏疾病的影响。外国研究人员曾对年1月至年12月之间新诊断为肝癌的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与例健康对照进行了比较。发现肝癌组中38.4%的患者在其生命周期中会出现肥胖。肥胖者的肝癌患病率为总研究人群肝癌患病率2.6倍。研究人员表示:“肥胖个体比非肥胖个体更容易在早期发生肝癌。”在成年早期,每当BMI增加一个单位,肝癌发生的年龄就会相关的减少3.89个月。也就是说,肥胖会导致使得肝癌的发病率年轻化。
5、肥胖与心肺
肺源性心脏病,这是因肺功能不好而导致的心脏病,肥胖者走路急或作重体力劳动时常见气喘。一是胸廓充满脂肪,使呼吸活动的范围变小;另一是肥胖者代谢量较大,需氧较多。这个矛盾长期发展,肺功能下降,从而令心脏负担增加,逐渐衰弱。
三、远离肥胖,预防肿瘤、癌症
全球每年因肥胖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死亡达万,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可预防的致死性危险因素。有专家预测,肥胖可能成为21世纪的头号杀手,给人们招来一身病。
“吃得油、动得少”是全球肥胖率居高不下的主因。导致我国肥胖人群迅速增加的最主要原因,也是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些年,国人的饮食习惯越来越西方化、快餐化,大量高油高脂饮食,再加上久坐、少动,导致脂肪在体内慢慢堆积。”
1、减少热量的摄入
如果你将每天的热量摄入减少千卡,那就可能在大约5个星期后减肥4公斤。
2、不吃太多饮料
用水代替饮料。
3、改变食物结构
不减少饮食量,而相应改变食物的结构。用各种水果,蔬菜和谷物取代高脂食物。
4、步行减肥
坚持步行锻炼。每周至少5天,每天步行锻炼45分钟,行程约5公里(保持一定的速度)。
5、户外运动
每周3----5次的户外运动,是一种消耗体内脂肪,,提高活力的好方法。但每次时间在20分钟以上。
运动方面要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每次持续进行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一天坚持中等强度有氧运动60分钟~90分钟,一周做3~5天。力量训练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进行,一般选择中等强度力量训练,每次做20分钟左右,一周安排2~3次。运动前需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伤害。有晨练习惯的朋友,空腹时候运动量不宜大。为了避免运动时出现低血糖情况,建议运动前先吃些东西垫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