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脸针还可以用来去皱纹你造吗肉毒除皱瘦
2016-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额纹俗称抬头纹
其产生与面部表情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很多面部表情中,双眉会不由自主地扬起,长此以往,就会降低
和损伤额部肌肉的回复能力,皮下纤维组织的弹性也会逐渐降低,而扬眉挤压到额部皮肤,则会习惯性的留下痕迹,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便成为顽固的真性皱纹.
1.药物配备U肉毒素。5ml生理盐水,浓4U/O.1ml。
2.注射点定位注射区域:眉心与两瞳孔中线眶上缘上2ml点作Ⅴ字形连线,连线上方区域可视为安全注射区。
双排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注射定点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体表定位:在最明显的额肌皱纹线的上下两侧分两排定位,每排4~6点,下排距离眶上缘应大于2cm,上排距发际线边缘应大于1.5ml,两点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cm,点与点之间的间距应大于1cm,上下排相邻两点位置互相交错,有益于药物的均匀扩散
注射剂量:每点1~2U,注射总量10~⒛U。
注射层次:肌肉深层,但不接触骨膜。
注射手法:
(1)垂直注射法:接触骨面后稍退针进行注射,因额肌较薄,表面可出现一小皮丘;但这种注射法针头易钝,且药物扩散不均匀,也易顺肌下间隙渗透至眉区,故现临床上较少用。
(2)斜角注射法:即以一定的角度将针刺入额肌肌腹,注射层次相对较浅,可使药量扩散更为均匀
注意事项
(1)额肌是唯一的升眉肌,肉毒素注射后有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眉下垂或上睑松弛,过量注射会引起眉、睑下垂和表情失落,注射点必须在眉上方2cm以上。
(2)告知所有患者不要自行按摩注射部位,以减少毒素向邻近肌肉组织的扩散转移。
眉间纹(川字纹)
眉间纹是使用A型肉毒素进行注射美容的首选部位,美国FDA批准BOTOⅩ注射除皱的第一个适应证就是眉间纹。
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的皱纹逐渐加深,在双眉之间逐渐形成的呈现为丿丨丨字较深的皱折即为眉间纹,俗称为川字纹。眉间纹会使人看起来总是有愁眉不展、忧郁、老态的感觉,平日习惯性皱眉的人眉间纹会较早出现。
药物配备: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注射点定位:
五点法:这是最常用的注射方法。
鼻根部一个点;左右内眦正上方,眉毛上缘(眶骨缘上方,紧贴滑车上动脉的外侧)各定位1个点,左右瞳孔中线(或略偏内)眶缘上方1cm处各定位1个点。
滑车上动脉(supratrochlearaHery)是眼动脉的面部分支之一,在额骨内侧切迹处自眼眶进入面部,
供应上眼睑、前额和头皮的内侧部,在眉间注射时应避开,以避免较多的出血.
注射剂量:按患者皱纹程度的不同而灵活掌握注射剂量,降眉肌与降眉间肌,每点3~5U;皱眉肌因在眶上方。注射过多易弥散,导致眉下垂或睁眼无力,注射剂量应较小,每点注射1~2U,注射总量15~30U;
男性患者由于皱眉叽较厚,可酌情增加注射剂量,注射总量20u-40u.
眼角纹(鱼尾纹)
外眦区域的皱纹形似鱼尾或爪状,故亦称鱼尾纹或爪状纹,它是面部皮肤老化中最为普遍的皱纹之一。年轻人微笑时,可见由外眦区域放射而成的皮肤纹理,随着年龄的增加,在静止休息时也会出现
眼角纹属表情纹,也属于光老化皱纹,因此治疗原则和眉间纹有所区别,眉间纹主要是由于动态肌肉引起,即使将这些肌肉完全麻痹也不会有太大不良影响,而眼角纹主要是由光老化和肌肉运动作用共同引起的,治疗的目的只是使这一区域的眼轮匝肌功能变弱而并非麻痹,因此注射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眼睑下垂等不良反应。
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2,注射点定位
三点法:中等程度的眼角纹只需3个注射点即可满足需要。
先让患者做眯眼动作,尽可显现大量皱纹。距外眦1cm外,根据要进行治疗的部位进行标记,如果有
纹路延伸较远,可在外侧另一列补充注射
双排法:若患者眼角纹较重,可再增加一排3个注射点。
很多情况下,最下方的一条眼角纹可延伸至颧部,此时可在外眦垂直线下方稍内侧的皱纹处定一微量注射点,可在真皮深层微量注射05~1U。
注射剂量:第一排每点2U,第二排每点1U,注射总量6~25u。
注射层次:外眦水平线及其上方的点位可注射稍深,注射在肌肉中层;外眦水平线下近颧部的点注射较浅,注射在肌肉浅层或真皮深层;微量注射时应尽可能表浅(真皮深层),以出现皮丘为准。
注射手法:顺着皱纹方向,由内向外放射状注射,由于眶周皮肤很薄,针尖应与皮肤呈接近水平的一小角度刺入。
左手可与右手配合操作,在注射时,可使左手辅助将皮肤绷紧,有助于避免刺伤血管,左手辅提助捏,可减轻患者疼痛,并且避免进针过深。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出血和瘀青:常在进行下眼睑注射或眼角纹注射过深时出现,在注射前使用冰袋能有一定预防作,瘀青一般会持续7~15天。
下睑纹
下睑纹通常是眼轮匝肌睑部运动过度所导致的,与光老化、皮肤弹性的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早期以表浅的细纹为主,随年龄增大逐渐加深
肉毒素微量表浅注射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常与眼角纹同时治疗,以增强眼周整体年轻化治疗的效果。
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
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u肉毒素+5ml生理盐水,浓度2u/0.1ml.
注射点定位瞳孔中线下方,眶缘稍上方,距睑裂0.8~1.0cm
注射剂量:每点0.5~1U,注射总量1~2U。
注射层次:真皮深层。
注射手法:接近水平进针,形成一表浅皮丘,左手可辅助绷紧皮肤以方便注射
注意事项
(1)因下睑皮肤与肌肉都较薄,且粘连较紧很难分离,尽可能表浅注射,以出现皮丘为准。
(2)避免在瞳孔中线内侧进行注射。
(3)眼袋、巩膜外露、弹回试验阴性以及眼袋术后半年内的患者禁行此行治疗。
鼻背纹
鼻背纹,国外常将称其为
"小兔纹"主要限于鼻背上2/3位置其外侧,有时也会延伸至下睑,甚至鼻翼部位,常在人们微笑、大笑、皱眉或说话时候出现,主要因鼻肌收缩而产生,提上唇鼻翼叽的内侧纤维对鼻背纹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鼻肌活动时,皱眉肌、降眉间肌、鼻肌、眼轮匝肌以及提上唇肌都会同时收缩,这些肌肉都是鼻肌的协同肌。因此,在行眉间纹和眼角纹治疗的同时,也可对鼻背纹行微量注射进行预防性的治疗
治疗方法:
药物配备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注射点定位:鼻背两侧皱纹最明显处各一个注射点,严重的患者可在中间加一注射点
注射剂量:鼻背两侧每点1~2U,鼻背中间点1U,总注射量2-5u
注射层次:真皮深层或皮下。
注射手法:30°斜角进针,在真皮深层或皮下表浅注射,避免碰到骨膜和血管,注射后形成一皮丘
注意事项
注射点不要在鼻两侧旁开得太多,以免阻断提上唇鼻翼肌,导致上唇下垂或不对称。
避免注射入血管中,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肿,并影响注射效果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㈠)出血或血肿: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务必要表浅注射,术前冰敷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上唇下垂:常由于注射点鼻两侧旁开得太多,以及注射剂量过多过深而引起;无特殊治疗法,以心理治疗为主,通常2~4周后能自行缓解。
鼻唇沟(法令纹)
鼻唇沟的主要外观表现是鼻翼两侧延伸而下的两道纹路,又称法令纹,其得名来源于星相学。
星相学认为鼻子两侧的皱纹可以反映一个人说话的分量。通常年长者这两道皱纹较深,说的话大家都得遵从,皱纹浅或者无皱纹的人说话则没信服,因此只有这两条皱纹深的长者可以发号施令,所以叫法令纹或法令线。
鼻唇沟是面中部1/3衰老的最明显表现之一.其生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不仅是典型的皮肤组织老化、
造成皮肤表面凹陷的现象,也是面颊部动力软组织与非动力软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纯通过肌肉牵引和皮呋切除等整形外科手术,都不能彻底解决鼻唇沟的问题。
治疗较深鼻唇沟的最佳手段是注射填充物,但过多的填充物的填充可能导致异常的外观,联合肉毒素
治疗可以减少填充剂的使用量,使外形更有美观。
鼻唇沟部皮肤是口周肌肉的止点,皮下有排列较密致的纤维与肌纤维相交织。故鼻唇沟的深浅.长短和位置随肌肉的收缩而变化。
肉毒素治疗鼻唇沟的原理是通过阻断提上唇鼻翼肌和提上唇肌最表浅的肌纤维,使原本的沟变浅变平,而非根治。在某些患者,肌肉过度收缩为鼻唇沟形成的主要原因时,单独使用肉毒素就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治疗方法
药物配备:U肉毒素+2.51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注射点定位:患者咧嘴微笑时,鼻唇沟上部隆起处左右各一点.
注射剂量:每点1-2U,注射总量2-4u。
注射层次:肌肉浅层。
注射手法:注射针头应与皮肤呈约30°进针行肌肉浅
层注射,左手协助提捏,可防止注射过深,并能减轻患者疼痛。
注意事项
1)年轻皮肤无明显松弛,短上唇,伴露龈笑的年轻患者适合此项治疗,避免对皮肤松弛,肌张力较低,上唇较长的年老患者行此项注射。
2)由于口周肌肉的数量较多,鼻唇沟的治疗需小心谨慎,只需阻断最表浅的肌纤维即可,宁少勿多,宁浅勿深,把握不准时可行真皮深层注射至一小丘突起:
3)对于上唇较长的患者,注射应当更为表浅。
4)对新患者首次注射时不容易确定合适剂量,可用两步法进行治疗,第一次少量注射,7~15天后观察疔效,再决定是否补充剂量。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轻度不对称:人左右两侧的肌力会有一定不同,因此同等剂量的注射也可能引起双侧的轻度不对称,通常静态时不觉异常,在运动时双侧不对称会明显,可在过度收缩的一侧少量追加注射进行调整。
2:上唇延长或上唇下垂、笑容不自然:门牙的中央和外侧被过度掩盖,微笑时也无法显露,大笑时颧大肌
向外侧过度牵拉引起的异常笑容,因注射过深过多引起,以心理治疗为主,2-4周后可逐渐自行缓解。
唇纹
唇部的皮肤非常薄,且缺少皮下脂肪,口轮匝肌是唇部的主要肌肉,具有环形分布的肌纤维,由于缺少支撑结构和过量的肌肉运动,上下唇都容易形成明显的纵形皱纹,经常吸烟的人或管乐演奏者唇纹尤为明显,老年人的唇纹常伴有上唇变长和组织变薄。
治疗方法
药物配备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注射点定位
1:沿唇线距口角红白交界处约1cm处定第一点,然后再延唇线距该点约1cm处定第二点,对侧同样定位,注意双侧一定要对称。下唇一般不予注射,若患者下唇纹较深,可沿下唇线左右距口角约1.5ml处各定位一点
2:纵纹向上深入较多的患者可在人中缘上注射2点,沿唇红线注射2点
注射剂量:每点1~2U,注射总量4~8U。
注射层次:口轮匝肌浅层。
注射手法:沿唇红线或人中嵴方向接近水平进针,浅层注射。
注意事项
(1)管乐演奏者不应进行此项治疗。
(2)注射唇部时痛感较明显,注射前可冰敷或涂抹利多卡因软膏以减轻疼痛感。
(3)注射剂量一定要小,以柔和皱纹为目的,而非根治,不能影响说话和吸吮。
(4)注射后会改变唇形,会使唇部曲线变得更平坦,会使人中变浅,联合非永久填充材料协同治疗效果最好,肉毒素注射可减少假性皱纹,填充剂可重塑唇部的大小和美学标志。
(5)近口角的部位不能注射,易引起口角麻痹、下垂、流涎、微笑时歪嘴等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㈠)唇部功能障碍:过多的剂量注射会引起,严重的可能会影响说话和饮食(主要是使用吸管喝饮料),不要一次注射过多,应小剂量分次注射,⒉4周后观察疗效后根据情况补充注射。
(2)双侧唇形不对称:与两侧注射时的剂量及深度掌控不当有关。
口角纹(木偶纹)
口角纹又称"木偶纹"或"流涎纹",是表情肌、重力和遗传基因等几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严重的口角纹在外观上表现出口角外侧或下方的深深的弧形凹陷,即为"下唇沟"
下唇沟并非单纯的表面凹陷性皱纹,而是由于软组织体积萎缩、丧失支撑、真皮弹性下降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褶皱,其治疗应以注射填充剂为首选。
联合肉毒素的注射,可减弱降口角肌与颈阔肌的收缩力度.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口角上提,能使填充剂冶疗效果更为理想。
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nl
2.注射点定位
㈠)降口角肌注射点:角膜外侧垂直线与鼻翼-口角连线延长线交点。
(2)颈阔肌注射点:外眼角垂直线与下颌骨下缘交点.
3.注射剂量:每点3-5u
4.注射层次:浅层肌肉。
5.注射手法
降口角肌:约30°顺肌肉走向由上向下倾斜进针,注意体会针运行在浅层肌肉与皮下组织的不同手感:
颈阔肌:垂直或沿下颌骨从外上向内下进针,嘱患者咬紧牙可方便避开咬叽边缘,左手可辅助提捏协助注射。
6,注意事项
注射点离口角距离至少1cm。
7,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㈠)面部不对称:注射剂量或层次不对称而引起,可在注射较少一侧尝试小剂量补充注射逐渐矫正。
(2)吮吸困难:由于注射剂量过大或过于接近口角而引起,应尽可能避免。
颊纹
颊纹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肌肉运动活跃(经常大笑)、皮肤变薄、脂肪减少以及光老化都有着紧
密联系。通常,皮肤干燥的患者容易产生细小的皱纹,油性皮肤的患者皱纹较粗大,过快减肥的人脂肪突然丢失,也会迅速产生颊纹。
颊部区域主要受颧大肌、笑肌的直接控制,另外其上部受口轮匝肌、下部受降口角肌和颈阔肌的间接控制。若肉毒素注射不当,容易造成悲剧的结果。因此,在这一区域肉毒素的治疗原理是主要通过阻断导致皱纹出现的皮下肌纤维,以达到减轻浅表皱纹的目的,非彻底麻痹肌肉。
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2.注射点定位:动态分析对选择注射点有指导意义,注射点位于动力性皱纹最集中的区域,一般距离口角1~2cm。可从从口角到耳屏作一连线,在此连线距口角约2cm处,上、下方0.5cm处各作一注射点
若患者颊纹较多、肌肉更发达或油性皮肤时,可在第一排注射点旁2cm处再设一排注射点.
颈横纹
随着年龄的增大,颈部皮下脂肪垫变薄,皱纹逐渐加深,显示出衰老外观,形成形似项链的环形横纹即颈横纹,又称"项链纹",它是颈部老化重要标志。
颈阔肌下面是气管、食管,采用化学剥皮术、皮肤磨削术、激光均有着—定的风险,而采用软组织填充
剂易形成粗脖颈,其美容效果也非常不尽如人意,肉毒素的注射对颈部的皱纹外观的改善可起到明显的作用.是目前最常选择的治疗方式。
药物配备
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u肉毒素+5ml生理盐水,浓度2u/0.1ml.
注射点定位:一般注射2排,沿皱纹每隔1cm定点,上下两排相距不得小于Icm
注射剂量:每点1-2u.注射总量20-40u
注射层次:真皮深层或皮下。
注射手法:接近水平进针,尽量表浅注射,形成一个个小皮丘
注意事项
(1)颈部的注射应相当谨慎,要考虑到颈阔肌与舌骨上下肌群以及喉外肌群的密切关系,避免注射过量过深,以防引起吞咽或发声困难。
(2)若患者存在明显的颈阔肌条索,可同时治疗。
(3)肌肉强度较大且没有明显肌肉松弛或颏下脂肪代谢障碍的较年轻的患者,往往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4)颈部下方胸部皱纹(穿低领衣可见)也可用相同的方法同时进行治疗: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局部瘀血:术前局部冰敷,注射后适当按压能有一定预防作用。
(2)吞咽困难和发声困难:注射过多过深引起,4-6周后可逐渐改善,严重的吞咽困难不能主动进食者可使用鼻饲法。
(3)全身瘫痪、失声、意识模糊: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咬肌(瘦脸针)
中国女性多喜欢瓜子脸或上宽下窄的椭圆形面型,除了下颌骨的宽度外,咬肌对下面部的形态也有着檑当大影响。从美学观点上讲,过于肥大的咬肌会使下面部棱角分明,尽显阳刚之气,缺乏女性特有的柔美感.柔和的咬肌轮廓韵律感强,优雅,女性气质更明显。
通过手术切除下颌角或外板来进行脸形的矫正,不仅操作复杂,且费用高,风险大,让很多女性望而却
步。而要在下颌角手术中同时行咬肌切除,较难把握肌肉的切除量和切除深度,不仅效果不理想,还容易
增加出血、血肿、感染的机会,造成面部两侧不对称、牙关紧闭,以及较长时间的肌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
当年Smyth等报道了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双侧咬肌肥大的经验后,注射瘦脸法以其安全可
靠、效果明显、费用低廉等诸多优点,立即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在国内也是最常见的注射治疗之一。
(二)治疗方法
1.药物配各00U肉毒素+2.5ml生理盐水,浓度4u/0.1ml.
2,注射点定位
三点法(最常用的注射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1)沿耳垂与口角作连线,注射区域立在连线下力;
2)然后嘱患者咬紧牙.标记出咬肌的边缘;
3)在咬肌中间最厚处定一注射点,然后沿下颌骨平行线在该点上方下方约1cm处各定一注射点
四点法:适合于咬肌较厚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剂量,并将三点法中咬肌最厚处的中间一点,分为上下两点注射,以利于增大肉毒素作用范围
其他:若患者咬肌较薄或是少量补充注射,可只在中间最突起处注射一点;视患者咬肌肥厚度程度的不同,也有医师习惯于注射5~6点,或通过中央一点,注射4个方向,不一一另述。
注射剂量:
三点法中间一点12u,边上每点6u,双侧注射总量48U;
四点法每点8U,双侧注射总量64U。
早期比较流行对咬肌进行较大剂量的注射,以求最快取得较大的效果,往往两侧总量可达u,但现
在更多医师考虑到长期大剂量注射产生的抗体影响,以及要为双侧可能出现的不对称留下后续治疗的余地,更多提倡小剂量的注射,在注射后4~8周再根据情况追加剂量
注射层次肌肉深层。
注射手法嘱患者咬紧牙关,垂直进针至咬肌深部(12mm长的32G针头可直接插入至最深,但不接触骨膜,然后嘱患者放松再行注射,注射时会有一定裎度的酸胀感,注射完后迅速抽针,棉棒按压数秒,并拭去渗血。
注意事项
大多数人吃东西时惯用优势一侧咀嚼,并常年养成习惯,若患者左右两侧不对称较为明显,优势侧可多给20%~50%的注射剂量。
越是是肥大的咬肌治疗效果越为明显,而下颌角过宽,面部消瘦且咬肌较薄患者不建议行此项治疗。
咬肌注射更多的目的是将面部轮廓线修饰得更加柔美,若有患者一味追求小脸的效果要求过多过量注射,应坚持耐心讲解劝阻,或建议其他治疗。
颊脂肪垫肥大的患者咬肌注射后对其"婴儿肥"的圆脸外观无改善作用,可建议患者行"颊脂垫"取出术。
不良反应及对策
轻度酸胀感,1-2天后自行缓解;约2周后开始出现咬肌萎缩的效果
局部瘀血,事先和患者说明其出现可能性,一般无需特别治疗
1-2周后会出现轻度的咬合无力,1~2个月后可自行缓解.尽量进免咬坚硬的食物,双侧不对称,可在注射后1个月左右.在较厚的一侧补充20%~50%的初始注射刹量
。
皮肤弹性较差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咬肌萎缩过快而引起的轻度皮肤松弛:
-乓颡下陷,颧骨突出,面部表情不自然等.多由注射位置偏高影响颧肌而引起,应尽可能避免
腓肠肌(瘦小腿)
修长的美腿是一种性感和美感的标志,也是众多追求时尚、美丽的现代女性的目标,在夏天,有很多女
性因为两条粗短的萝卜腿而没有勇气去接受裙子的诱惑。
传统的吸脂术由于小腿组织较致密,脂肪抽吸术容易造成出血和局剖凹凸不平,且不能过量抽除脂肪,否则容易造成积液、积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腓肠肌切除术能直接切除小腿肌肉,虽然疗效显著彻底,但损伤极大,还会在胴窝留下非常明显的瘢痕,使美容效果大打折扣。
腓肠神经内侧头肌支切断术则需要手术医师有非常扎实的局部解剖功底,如果操作不当,切除了错误
的神经分支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医疗事故,且切除的神经也不能再生和修复,缺乏可逆性,长久的安
全性也值得怀疑,此外术后胭窝部位仍然会留有较明显瘢痕。
因此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选择这些手术时都应该相当谨慎。
年,韩国Lee首次报道了对6例小腿肌性肥大者进行肉毒素治疗后的效果,治疗效果在术后1个月
左右显现,最长可保持1年,并认为这是有效的瘦小腿和小腿塑形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的临床案例,证明了
肉毒素注射瘦小腿是相当安全可靠且较为有效的一种小腿塑形方法。
肉毒素注射瘦小腿作用于腓肠肌。
腓肠肌为小腿三头肌的浅部,以足尖站立时,可在小腿后面看到其隆起的肌腹轮廓。有内、外两个起
头:内侧头起自股骨内侧胭面的上方;外侧头在胭肌腱及膝关节腓侧副韧带附着点上方起自股骨外侧踝。
腓肠肌内侧头肌腹略大于外侧头,两头纤维在小腿中线腓骨头平面下20~30mm处靠近,向下则相互愈着,
继而移行为肌腱,该肌腱再与比目鱼肌的肌腱愈着,构成一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与面部的表情肌相比,腓肠肌显得格外粗大,因此注射的剂量也远远大于面部注射,注射腓肠肌的主要目的是让其内侧和(或)外侧的边缘线条显得更加柔和,而非要求在小腿的周径上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有资料表明,肉毒素注射后小腿最大周径平均只能减少1.62cm,小腿周径改善比例不大,但因小腿形态得到了较大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还是相当高的。
治疗方法
1.药物配备U肉毒素十2.5ml生理盐水,浓度4u/.1ml.
2.注射点定位嘱咐患者踮脚,标记腓肠肌肥大的范围,根据每位求美者小腿形态设计注射点,注射点按每个患者腓肠肌肥大情况不同而不同,但要注意注射重点应在内侧头内侧缘和外侧头外侧缘,通常各注射2排,靠近边缘区注射一排,在第一排内2.0cm注射第二排,每排注射6~8点,点与点间距2cm,两排之间
的点位相互交错,注射点应尽量均匀分布,一般单侧设计24-32个点。
3注射剂量一般单侧腿注射剂量U,平均分配至每个点.每点注射剂量4~5U。
4注射层次肌肉深层。
5注射手法患者俯卧平躺,嘱患者放松下肢,垂直进针到达叽肉深部1~1.5cm(12mm长32G注射头可直接全部扎入),由于注射点较多,应由内而外,由上而下注射,避免漏点
6,注意事项
1)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皮下脂肪菲薄,腓肠肌肥大突
出.边缘呈块状外形者为此类治疗最佳适应证。
2)腿上脂肪过多、过于肥胖或高大、小腿承重较多,过多乏要求腿围变细,以及运动员不宜行此项治疗。
3)有些国内外学者认为,注射总量(u是安全的,但近期有因瘦腿造成肉毒素中毒的媒体报道,我认为将总量控制u更为安全可靠,若效果不明显可在2周后再次补充U,不应过分追求疗效而扩大单次注射的用药量。
7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1)行走无力或站立不稳:多为患者主观的心理感觉,而医学检查并无行走异常和障碍,与原来行走肌群萎缩而协同肌群代偿性适应有关,多数可在3周后自行缓解。
2)由于注射一次的注射剂量较大,有少数患者在注射多次后可产生抗体,再次注射时效果明显变差,
可暂停1~2年后注射或更换其他型号的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