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小儿特殊腹泻的治疗小儿脂肪泻
2014-10-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从中医观点看,成人患脚气有干、湿型之分,如乳母之隐性脚气病,属湿性者,湿滞于内,乳中夹湿邪,哺于乳婴,而致泄泻
霉菌性腹泻常因机体抵抗力低下、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以及长期口服多种广谱抗生素、肠道菌群失调而致病腹泻次数每日3~10次不等有时大便呈豆腐渣状、绿色,严重者造成肠黏膜溃疡而成血性大便治疗以扶脾止泻为治则用山药、扁豆、泽泻、黄连、熟川军,水煎服,每日1剂,平均4~5天治愈
霉菌性腹泻
由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不良,脂肪泻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最常见的是各种梗阻性或反流性黄疸,包括先天性胆管梗阻及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患者肠内缺乏胆汁,因而脂肪不能转化,表现为粪便增多,多臭味,灰白色,含有脂肪,腹部膨大中医认为,是由于小儿脾胃娇弱,脾气不能运化谷物,饮食随浊物而下所致本病治疗以健脾利湿为基本大法药用:苍术、防风、羌活、升麻、柴胡、建曲、麦芽、泽泻、猪苓、炙甘草、陈皮为主,水煎服腹泻甚者加诃子、赤石脂;腹胀加槟榔临床一般服3~5剂可愈
小儿湿疹型泄泻
其特点为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开始泄泻,便色青,夹有奶块,次数频多;5~6个月的婴儿,泄泻已有4~5个月病史;小便如常,饮食尚可,无脱水现象,但面白神萎,烦躁不安,或眼皮下垂,甚至抽搐而惊使用一般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反复不止;如停哺母乳,往往腹泻即止,若继续又哺,则复发泄泻现代医学中的婴儿脚气病,可见消化、神经、循环三个系统的病变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即出现腹泻,此乃母乳的b族维生素摄入量长期不足,新生儿因之发病
治疗方法为:停母乳,用牛奶或奶粉喂养治疗先以消积化滞,兼益脾胃药用:炮姜、山楂肉炭、炒麦芽、焦白术、陈皮、甘草、木香、党参,共研极细粉末,每次口服1~3g,每日服3次药后大便成形,次数减少后再进行平肝理脾治疗药用:白芍、白术、陈皮、防风,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2~4剂可基本治愈
婴幼儿头面奶癣干涸,并发腹泻,次数增多,质黏色青,腹胀纳减,舌苔白腻,病程缠绵,而精神如常此种泄泻即为“湿疹泻”,临床较为常见有人将其比喻为“翘翘板”,言其奶癣、泄泻二者交替出现,此起彼伏,经久不愈,治疗颇为困难如听其自然,多至3~4岁方趋康复其治疗主要抓住一“湿”字,利湿则安治疗以疏运脾胃、清肠化湿为主药用:白术、川朴、地榆炭、木香、薏苡仁、大腹皮、马齿苋、车前子、麦芽湿热明显者加淡黄芩、川黄连;奶癣作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衣临床应用多年,疗效颇着
小儿“脚气型”泄泻
治疗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