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脂肪垫 > 疾病保健 > > 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

2020-8-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什么是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是位于距骨颈和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的锥形空腔。其内侧为漏斗形的跗骨窦管,跗骨窦管的后方紧接载距突。跗骨窦是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的分界,其中的主要结构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末梢、滑囊和韧带。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很易受到损伤,即形成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综合征,是指在踝关节前外下间隙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踝关节内翻扭伤时伴随着踝关节旋后损伤,其它可能的情况还包括先天性或后天性足部畸形、局部滑膜炎、局部肿瘤等。本病对于非足踝外科及运动伤科医生来说比较陌生,然而临床上却并非少见。

二,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的病因及病理

跗骨窦综合征发生的病因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

外伤性(内翻伤)较为常见,约占70%。跗骨窦中的韧带结构具有限制距下关节过度内翻的作用。足旋后损伤时,跟腓韧带首先断裂,然后是颈韧带、跟距骨间韧带。韧带断裂是造成跗骨窦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非外伤性跗骨窦综合征则约占30%。主要与足部畸形、痛风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关,另外,也有足部肿瘤引起跗骨窦综合征及医源性跗骨窦综合征的病例。

至于跗骨窦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目前还尚不明确,主要有窦间韧带损伤机制和窦内压力增高机制两种假说。

窦间韧带损伤机制说认为,骨间韧带对于休息和活动时距下关节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它位于距骨与跟骨之间的中心,并居于小腿延长线上,身体重量自小腿经距骨滑车及滑车下方关节面传导至跟骨,因此距跟骨间韧带承受强大应力,极易受到牵拉和扭伤。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牵拉颈韧带,可使窦口相对增大,距下关节内脂肪垫、滑膜等软组织发生嵌顿并瘢痕化或挛缩,从而引起疼痛。

而窦内压力增高机制说则认为踝关节内翻扭伤时窦内脂肪垫和滑膜组织受到外力挤压,导致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异常增生、肥厚、渗出,局部组织粘连引起跗骨窦内压增高,以及血管损伤后出血,尤其是静脉壁及其周围软组织创伤后纤维化改变,使窦内血流进出失衡,局部淤血,血肿机化压迫,引起窦内压升高,从而引起疼痛。

三,跗骨窦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检查诊断

约70%本病患者会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常合并外侧韧带损伤,尤其是跟腓韧带损伤。

临床症状上,本病主要表现为足外侧部持续疼痛,外踝前下方痛及深压痛或伴足底痛,局部肿胀,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行走、跑步或负重时疼痛可加重,休息后缓解。尤其天阴下雨、气候转凉时较易发作。部分患者有可能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小腿发凉或发软,足趾足底发麻,主要是由于病变组织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临床查体上,本病在跗骨窦区有锐性压痛。踝关节做被动内翻或旋后检查时,跗骨窦部疼痛。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无踝关节不稳定。辅助检查则包括踝关节X线、距下关节造影和MRI。X线包括踝关节前后位、侧位,一般无异常发现。距下关节造影侧位片正常的影像为距下关节前部呈略凸的囊状,前端具有细小的锯齿(正常的隐窝)。如果正常的隐窝消失,则提示跗骨窦综合症。MRI可显示跗骨窦韧带部分断裂、软组织水肿。并可除外踝关节、距下关节骨软骨损伤,以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损伤等。四,跗骨窦综合征的治疗

跗骨窦综合征的治疗一般还是以非手术的保守疗法为主,在"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指导下,以中医"松顺动"为原则,通过手法放松跗骨窦周围肌肉组织(主要为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松解趾弓及踝关节韧带,筋膜,达到治疗本病的效果。

如炎症反应较明显,疼痛剧烈者可考虑药物外敷及内服以消除炎症,缓解疼痛,如痛点明显且集中者则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一般可采取关节镜下手术,应用关节镜技术切除跗骨窦内炎症及增厚组织,同时可判断跗骨窦韧带有无损伤,手术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身体损伤的更多问题,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bj/992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