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胸膜间皮脂肪囊肿竟然能移动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自美国芝加哥的Nicholson等报告了一例可以移动的胸膜间皮脂肪囊肿。该胸膜间皮脂肪囊肿通过一个茎样组织附属在胸膜表面,从而在胸膜腔内移动位置。文章近期发表在AJRCCM杂志上。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0岁,无吸烟史,医院就诊。行胸部CT示:右侧心包处有分叶状块影(图1A)。
奇怪的是,随后行PET-CT检查示:纵膈内不再有块状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相似软组织密度、分叶状块影出现在右侧肺大裂隙中(图1B)。该肿块呈中度氟脱氧葡萄糖酸性,标准吸收值为2.5(图1C)。考虑肿瘤可能。
为了进一步明确,给予这名患者行第三次CT检查。有意思的是,这次CT显示:右侧肺大裂隙中的块影不见了,邻近心脏的病变重新出现,但形态略微不同(图1D)。
给予患者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检查,发现一个茎样组织维系的可移动性囊性病变,就是纵膈影像中的脂肪垫(图1E)。该病变切除(图1F)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内含大量脂肪的囊性肿块,有钙结合蛋白阳性的间皮细胞(图1G)。
图1为(A)入院CT显示邻近右心的分叶状块影。(B)随后的PET-CT中部分CT肺窗显示右侧肺大裂隙中出现新病变。(C)PET所示右肺大裂隙病变的标准吸收值为2.5。(D)随访CT(离最初CT距离3月)显示右肺大裂隙病变不复存在,邻近心脏的病变重新出现。(E)胸腔镜下,附属于心包茎样组织的分叶状肿块影。(F)离体肿块的大体病理图。(G)钙结合蛋白染色的手术标本(放大倍率*40)
讨论
胸膜间皮脂肪囊肿较为罕见,本例报道中的一系列影像学证据表明此种脂肪囊肿确实可以移动,可能是通过一个茎样组织附属在胸膜表面,从而在胸膜腔内移动位置。从PET-CT中吸收的氟脱氧葡萄糖导致诊断不明。当根据影像学能明确诊断时,无需手术即可观察到间皮囊肿。然而,当诊断不确定或患者有症状时,病变可通过微创胸腔镜手术切除。
编辑:于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