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针刀丨富贵包的病因病理及治疗

2020-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789695.html

“富贵包”是什么?

看一看图就知道了。百度搜索一下“富贵包”,结果吓死人了!号称“富贵包”,其实是“夺命包”!严重影响脑部供血,头晕,头疼,恶心,记忆力减退,并与血脂高、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有联系,与淋巴液也有关。

看完这段话,您是不是下意识的摸摸自己的颈后部,看看有没有鼓起来一个“夺命包”?我在门诊也碰到不少颈部疼痛的病人,去按摩院按摩时技师忧心忡忡说“富贵包”得及时治疗,否则堵塞血管或者神经,轻则手脚麻木,重则四肢瘫痪,医院来看看,看看还有没有挽救的机会。

那么“富贵包”究竟是什么呢?

现代医学并没有“富贵包”这一说法。

通常说的富贵包是位于人体的颈椎和胸椎结合的部位出现一个圆润的肿物。过去的教科书上把这个富贵包称之为扁担疙瘩,一般是指过去人为了生活,尤其是山区的劳动人民劳作时肩部用扁担担着重物,长期挤压颈肩部导致局部的皮下组织的增生来对抗适应这样的一种工作出现的一种增生物,从医学上讲,当重物亚于颈肩部的时候,承担这一重力的是通过和附着在这一部位的肌肉等组织。通常认为这一工作是由头夹肌来完成的,所以,在以往的教科书上,把这一肿物称之为头夹肌炎。

现在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多少人为了生计而去长期的担扁担。尤其是现在化的大都市里面这种情况会更加稀少。可是这样的富贵包却经常看到,而且,要比过去多了很多。很多医学家就发现有这样富贵包的人群脑血管、心血管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旦发病多数会危机生命,所以,将这样的一种情况称之为炸药包。很长时间了一直在想现在必须纠正这样一些错误的认识了。那么咱们就从解剖、力学、生理、病理上来分析这样的体征是怎么回事。

从解剖上看,骨质的特性是第六、七颈椎的棘突加上第一胸椎的棘突都是较长的。第一胸椎的横突外侧还有通过肋横关节与第一肋骨相连。而在这附近还有双侧的肩胛骨的内侧角。这样的三组骨质就构成了富贵包的基础。从椎体的曲度上分析,这个部位是颈椎向前凸起的尾部,而这个尾部和上胸段的椎体相连,从生理曲度上看,这个部位又是人体最靠后的部位。从力学上讲,就是一个向后的应力点。一旦出现力线上的改变就会很明显的出现局部的突起。这是富贵包骨学上的基础。

从关节学上看,此处的关节主要就是椎体之间的关节和肋横关节。而各个关节之间都有韧带相连,包括,浅层的项韧带,又称为棘上韧带。还有棘间韧带、黄韧带。这三组韧带位于椎体后缘的棘突之间。假如它们自身的病变同样会导致此处解剖的改变。比如,当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肥厚的情况下,就会使得棘突间隙的分离,导致椎体的反弓加重而向后凸起。而在这些韧带中,黄韧带的肥厚的几率似乎更高一些,这就出现了很多的椎管狭窄的患者多数狭窄的部位就是位于下颈段。而这种狭窄就是以局部的黄韧带肥厚向椎管内突起而压迫脊髓形成的。在所有的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中,也是以下颈段位常见。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会有上肢的麻木和疼痛。而当患者出现颈部疼痛的时候还会采用保护性的措施,低头来减轻颈椎间的压力而缓解疼痛,所以,这样的一个被动低头的姿势也会出现下颈段区域的高起。这些是从颈椎关节的变化来考虑富贵包的形成因素。

富贵包的形成更多的还是肌学上的变化。肌肉的病变是真正造成富贵包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就要清楚这个区域内的肌群及与之相关的肌群。

以第六、七颈椎棘突的浅表面来讲,附着在棘突上最浅层的肌群为斜方肌。它是人体上半身最浅表的肌群,面积大,附着点多。从后枕部的上项线开始的内侧三分之一是斜方肌上端的附着点。双侧的斜方肌在脊柱正中线的棘突交汇,附着在棘突上,从第一颈椎棘突一直向下到十二胸椎棘突。所以要通过第六、七颈椎棘突。斜方肌的外侧缘到达双侧的肩峰。而这一肩峰与下颈段和上胸段棘突区域构成一个较小的夹角。就像一个桅杆一样,而这个斜形的拉绳就是上斜方肌的前束纤维及中斜方肌的水平纤维。斜方肌向下一直附着到第十二胸椎棘突。而它的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到达肩峰的下部。一般的解剖书上认为,斜方肌的下束纤维附着在肩胛骨内上角的下方,称之为肩胛上结节处。当斜方肌损伤病变的时候,出现的整体性的收缩,同样将颈椎的棘突向上牵拉,而最主要的应力点则在颈胸结合段。所以,同样会将这一部位的棘突向后上牵拉。当上斜方肌前束纤维病变的时候短缩的肌纤维将锁骨的外侧端向前上牵拉,这样的方向就造成了拢肩,而拢肩的姿势就会导致中斜方肌的水平纤维张力过大,这样的拢肩姿势还会牵拉整体性的肩胛骨向外移动,而这样的移动,同样导致附着在肩胛骨内侧缘的中斜方肌和菱形肌过度紧张。而菱形肌除了附着在肩胛骨内侧缘外,还附着在第六、七颈椎棘突和第一到四胸椎棘突上。当菱形肌紧张的时候,还是会牵拉这些棘突造成局部的高张力。所以说,斜方肌的损伤是造成富贵包的第一个因素,因为,斜方肌的损伤几率在这个部位是最大的。

此部位的第二层肌群——菱形肌。菱形肌分为大菱形肌和小菱形肌。它们的解剖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小菱形肌附着在肩胛骨的内上角。向内上附着在第六、七颈椎的棘突上。而大菱形肌附着在肩胛骨的内侧缘,向内附着在第一到第四胸椎棘突上。从这样的解剖不难看出,当菱形肌损伤的时候,张力同样传导给颈胸结合段处。是造成富贵包处疼痛及肿胀的第二层肌群。

第三层肌群指上后锯肌。它起自胸廓的后背部的上四肋骨面。向内斜行止于第六、七颈椎和第一、二胸椎的棘突上,它的作用就是上提胸廓,稳定胸廓,是重要的呼吸肌。当其病变的时候,同样高张力的肌束会将应力传递给下颈段和上胸段。是造成此处高应力的第三层肌群。

第四层肌群是头夹肌。它起自同侧的颞骨乳突及后枕部,向下跨越第一到第五颈椎体。下端止于第六、七颈椎棘突,和第一、二胸椎棘突。在颈部侧方位头夹肌覆盖在斜方肌的深面,它的深面近脊柱缘则是头最长肌和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它的前外侧的深面是颈夹肌、肩胛提肌。在这一过程中,它没有任何的肌纤维附着在脊柱和其它的骨质上。它的功能收缩就是将头颅后仰。称为夹头。它的下端的应力点就是富贵包所处的部位。所以,过去假如出现了这个部位的疼痛或者同时伴有肿胀的时候,称之为头夹肌损伤。其实,头夹肌只是第四层肌群。

第五层肌群是颈夹肌。它起自上四颈椎横突,下行止于第二到第六胸椎棘突。是通过富贵包区域的肌群。它的作用就是将头颈拉向同侧,极度的收缩颈部凸向对侧,头可以靠近同侧的肩部,构成夹颈的作用,所以称之为颈夹肌。当其病变的时候张力的增加同样使得此处出现较高的张力。这是第五层肌群。

第六层肌群是头半棘肌。它起自后枕部,位于上项线与下项线之间,浅层是斜方肌深层是头后大小直肌。并且后枕大神经和第三颈神经穿过。它在下行的过程中附着颈椎的棘突上一直到达第六胸椎棘突。部分肌纤维附着在各个椎体的椎板上。它是竖棘肌的一部分。当其病变的时候首先出现的不一定是附着在棘突处肌纤维的疼痛,更多的是刺激和挤压枕大神经和第三颈神经出现头痛。还会将颈椎棘突向上牵拉,当然富贵包处的棘突同样会受到牵连。而且,很多患者会出现上胸段侧方位的疼痛。这是第六层肌群。

第七层肌群指颈半棘肌。它上端附着在第二颈椎棘突旁及椎板、关节突关节处,向下延伸到第六胸椎的棘突椎板和关节突关节周围。位于头半棘肌的深层,也是竖棘肌构成的一部分。当期收缩的时候伸展颈部和对抗头颈部向前的倾斜重力。损伤的时候也会使得富贵包周围出现较高的张力,患者会感到颈部的僵硬和深部的酸痛感。

第八层肌群是指的深层肌的回旋肌和多裂肌。回旋肌在这个部位不是很强大。它附着在关节突关节和椎体后关节的上下两端,分为内侧的长回旋和外侧的短回旋肌。长回旋肌上下跨越两个椎体关节,短回旋跨越一个关节。回旋肌在这个部位是很弱的,所以,此处的疼痛很少会想到是它的因素。此处的多裂肌较回旋肌强大。而这一肌群是附着在椎板上及棘突之间,多数跨越多个椎体。尤其当胸段的这些肌群损伤的时候会将椎体向后牵拉而出现椎体的反弓。所以也是造成富贵包主要的因素之一。

从动力学上讲:颈部的活动多以第四颈椎关节为主,它是颈部活动最频繁的关节。从整个颈椎的运动来说,第七颈椎的基底部与第一胸椎构成的关节才是颈椎运动的基底。头颈部的每一个运动都与其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上面说的这八组肌群多数是附着在这一区域的肌群。还有很多通过这一区域的肌群。比如,肩胛提肌和颈髂肋肌。

肩胛提肌是通过这一区域很重要的肌群,它的病变几率很高,而且,当其病变的时候会将肩胛骨的内侧缘向上拉起,造成了肩颈角处的隆起。构成了富贵包外围的膨隆组织。而且,它是斜方肌的协同肌。所以,当其损伤的时候多数会存在斜方肌的损伤,所以说在富贵包的形成过程中肩胛提肌的损伤也是不能忽视的。它的上端附着在上四颈椎横突的结节后缘。垂直或者斜行向下止于肩胛骨内上角的内侧三分之一处。由四束纤维组成。当其做功的时候以肌腱骨为基点会将头颈拉向同侧。当以头部为基点的情况下将肩胛骨向上牵拉而出现耸肩。使得颈胸结合段处隆起。而且,还会使得对侧的曲颈肌群出现被动牵拉性损伤。所以说,这一肌群也是构成富贵包重要的一部分。

颈髂肋肌并不通过富贵包的这一区域,但是,它附着在下颈段的横突处,向外止于上六肋骨的背面。它的拉力的方向是向外下的,它的做功是将胸廓向上牵拉,同时还会将下颈段横突向后牵拉。所以当其病变挛缩的情况下,将颈椎横突及椎体向后牵拉导致下颈段的隆起。

上面的这十组肌群都是附着或者通过此处。它们的病变理所应当的导致富贵包区域内的张力、疼痛,但是,还有很多其它离这一区域较远,但是,也是构成富贵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比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胸小肌、竖棘肌等。而且,很大程度上这些肌群的病变决定了富贵包的成因。

胸锁乳突肌是造成富贵包最常见的外周的拉力。在平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行走的时候头是向前伸着的。上胸背部是后凸的。这样的一种姿势多数情况下就是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痉挛将头颅向前牵拉造成的。而且,多为双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损伤。从解剖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形成这种姿势的原因。它上端附着在颞骨乳突及其后侧缘的颅骨,几乎占据后枕部的一般的间距。附着点的内侧与斜方肌相连接,是后枕部最表浅的肌群。它分为锁骨头和胸骨头两部分。胸骨头部在浅层,锁骨头部在深层,属于叠加方式。向前下行,在第四颈椎体平面分为出两部,一部分向内侧斜行止于胸骨柄上部,及胸锁关节处。部分肌纤维止于平第二肋骨的胸骨面。另一部分几乎垂直止于锁骨的内侧一半。胸锁乳突肌是通常说的长形肌,只有起点和止点,中间没有其它的骨质附着。它做功的时候,离心收缩将同侧的面部推向对侧外上方。向心收缩的情况下,将头面部拉向同侧。真正的功能并没有将头向前牵拉的功能。但是,当其病变挛缩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比如,先天性斜颈就会将头颈部拉向同侧的前外下方。当其突然痉挛的情况下,会出现落枕的症状。而更多见的就是当其慢性痉挛的时候将头颅向前牵拉。而且多数情况下会是双侧同时发病。单侧病变的情况下会将头面部拉向一边。但是,只要是胸锁乳突肌的挛缩首先的发力方向就是将头颅向前牵拉。而颈部后侧的肌群就会受到被动的牵拉。胸锁乳突肌运动的基点就位于第七颈椎基底部,造成了这一部分构成力的反折点。从外观看上去就是高高隆起的一个“包”。这就是胸锁乳突肌损伤为何会出现富贵包的原因。

胸小肌的损伤:胸小肌附着在第三、四、五肋骨面上,三十束肌纤维共同附着在肩胛骨的喙突出,当其病变的时候会将肩胛骨向人体的前缘牵拉。这种情况下,附着在肩胛骨内侧缘的中斜方肌和菱形肌就会出现被动的牵拉。而中斜方肌和菱形肌又共同附着在下颈段和上胸段的棘突上。这种情况下,胸小肌和肩胛骨及中斜方肌和菱形肌在固定的胸廓下就像一个弓弦一样,当一处收紧的情况下,弓背就加大一个弧度。而弓的另一端就是富贵包的所在部位。所以当胸小肌损伤的时候,会导致中斜方肌和菱形肌的过度紧张,长期下去就会出现被动性损伤。也是构成富贵包的一个重要因素。

胸大肌的损伤:胸大肌是附着在人体前胸壁最大的肌群,它分为四部分,由锁骨部、胸骨部、肋骨部、腹部组成。但是,它们这四部分共同止于同侧肱骨干的上部,具体是覆盖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小结节及它们之间构成的结节间沟。当其收缩的时候牵拉肱骨干向胸前收缩,这样就会牵拉肩胛骨和锁骨向身前移动。而附着在肩胛骨上的肌群及辅助在肱骨干上所有的肌群都会受到被动的牵拉。和胸小肌一样,附着在肩胛骨内侧缘的菱形肌和中斜方肌也会受到被动的牵拉,最终,导致其紧张而损伤,而集中的应力点还是位于颈胸结合段处。而胸大肌损伤造成的圆背的最高点还是称之为富贵包的部位。

上述这些肌群的损伤是造成富贵包最常见的因素。而且多数的肌群就附着在颈胸结合处。

除了这些肌肉的损伤外,还会有其它的因素,主要是姿势代偿性的因素。比如,当患者出现腰部病变的情况下,不敢直腰,就是我们常说的腰曲变平。人体为了保持一种直立的姿势,颈椎曲度相应的直立,这样就出现了头部前探的姿势,同样会导致力的折曲儿出现颈胸结合段处的高起而出现富贵包的体征。而很多的老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因为膝关节的伸直不能使得腰曲相应的增大,根据力线的改变,颈椎的曲度相应变大,这种情况下,力的集中点还是集中在颈胸结合段处。这些姿势性的改变都会形成富贵包,腹肌的挛缩性病变筋膜的垂直传导都会导致颈胸结合段处的张力的出现和颈椎根部的前移,加重富贵包的形成。但是,这样的富贵包早期只是姿势的改变而形成的。不一定引起其它的病变,也就是说,包是形成了,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出现周围张力的存在。所以,这个包不一定是“炸药包”。

富贵包还多见于很多的慢性疾患。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肺心病等等肺部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造成胸廓的增大。而且,只要是慢性肺部疾患,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存在胸锁乳突肌的重度挛缩。这些患者在病变期呼吸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三凹征。只有用力呼吸才能缓解胸闷的症状。就加大了胸锁乳突肌的损伤。当然富贵包也就显现了。

富贵包的基本成因找到了,在富贵包的部位常见一种现象,就是肿胀部位的皮下有一较大的脂肪垫,有的能够在皮下推移,更多的只是感到皮下一高张力的脂肪垫。所以,很多的医生就认为富贵包就是一个脂肪瘤,或者是一个脂肪垫。诚然,在很多存在富贵包的患者的局部是有一脂肪肿物的。从这个肿物我们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这就是一个病理变化的产物。而不是很轻易的认为只是单个脂肪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脂肪瘤。更不应该将其与其它病变的软组织分开,认为,这个部位的脂肪瘤与之没有关系。这些认为都是错的。首先考虑这个部位的脂肪为什么出现代谢的障碍而沉积在这里。从最早的病变说起。过去,我们总是把这样的包块与头夹肌损伤联系在一起,而且,认为这样的患者就是因为长期担担子挤压而成的代偿性和保护性而增生的皮下组织,而这一代偿和保护性的物质,以皮肤的角质细胞增生为主,更重要的就是皮下脂肪的重新分配,来衬托这一部位。最终形成了脂肪垫。但是,现在的生活方式已经远远脱离了那种较落后的劳动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长期低头,抬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没有把担子放在颈胸结合段。是不可能有重物的长期挤压,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脂肪垫呢?其实,只要人体的某处处长较高的张力,人体的代偿机制就会启动。比如,当骨质的某个部位出现了较高的张力,就会出现骨质内钙磷离子的转移,来修复和加固骨质来对抗这样的张力,我们就会从影像学上看到骨质的增生。同样的道理,当人体的某些长期紧张的部位或者挤压的部位需要脂肪来做一衬垫和保护的时候,人体的脂肪也会出现增生和代谢的紊乱来加固。富贵包的形成首先出现的就是附着在此处的肌群的高张力的存在,而这个高张力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它已经是病变了,阻碍了血液的营养。这样的一种信号激活人体的自我代偿机制,出现脂肪细胞的增生,同时,由于存在局部脂肪的营养失衡,代谢的紊乱。同样会出现脂肪的堆积而形成富贵包处脂肪垫的出现。

所以说,咱们很多医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后,误认为这个富贵包就是脂肪瘤或者脂肪垫,就直接通过手术切除,或者咱们疼痛界的很多朋友拿各种针具来捅,认为只要这个脂肪垫消失了,富贵包也就消失了,这是极其错误的。它是一种病理的产物,只是将脂肪垫消除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况且这样的做法无济于事。手术是可以真正的将脂肪瘤摘除的。但是,用针具在脂肪内捅好像并不会真正的导致脂肪的液化而消融,除非将其吸出来。再说了,这样的做法的确在外观上似乎是好看了一些,其实,更容易掩盖病情。因为,富贵包在多数情况下,真的是炸药包。

上面这些内容,我们大体将富贵包的成因大体说完了。主要就是告诉大家富贵包是一个病理变化机制下的产物。只有将造成富贵包的所有因素清除以后,我们才能真真正消除富贵包。

那么这么多的肌肉损伤,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面对呢?怎么去判断到底是那一条肌肉的损伤才是主要的因素呢?还有没有其它因素存在呢?为什么又要说富贵包是炸药包呢?有了富贵包我们应该怎么去除呢?

先说一下为什么称这个部位的肿块为“炸药包”。

从神经解剖说起。颈胸结合段除了肌群和力线的复杂性,还有神经解剖的复杂性。颈神经的下段神经颈5到胸1发出的颈神经前支组成臂丛神经。颈神经后支支配颈椎旁肌群及部分肩部肌群。当下颈段椎体移位的情况下,首先出现的是颈脊髓的压迫或者刺激。而导致这一区域内椎体反弓和移位的主要因素是附着在这一区域内的肌群的病变,首先考虑浅层的斜方肌,当其病变的时候会将所有的颈椎棘突向后上拉起,它是造成下颈段椎体移位的一重要因素。因为力线的原因,它很难导致颈椎的反弓,而导致颈椎下端反弓的因素主要是附着在这个部位,向后上或者后下方的力。附着在这个部位,力的方向从后上而下就是以头夹肌、头最长肌及颈夹肌为主。这三组肌肉中的头夹肌和头最长肌上端附着在颞骨乳突和后枕部,直接跨越所有的上端颈椎体和中段的椎体而止于下端颈椎体的横突和棘突处。当其收缩的时候力的作用点就位于头颅和颈胸结合段处。而病变的情况下以头颅为基点,就会直接牵拉颈胸结合段导致其反弓。椎体的反弓就直接影响到脊髓在脊髓腔内的移位。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从影像学上观察,并没有椎管内的挤压而出现了脊髓缺血的明显症状和体征。就是因为脊髓的被动牵拉而出现自身张力,又因为脊髓自身几乎没有太多的延展性,更怕牵拉。每年我们国内都会有很多青少年因为练习舞蹈或者体操进行一个身体后折的动作,俗称“下腰”。就这样的一个动作,导致很多青少年出现脊髓的被动延展而撕裂或者横断。最终出现截瘫。所以说,当富贵包形成的时候,假如,上述肌群的损伤导致颈胸椎体的移位,导致脊髓的被动牵拉,可能会出现的缺血,患者表现出现来的就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系列的阳性的体征和症状。比如,剪刀步态为表现的肌张力亢进,足底踩棉花样的感觉;束腰束胸感,以颈髓缺血为代表的霍夫曼征等等。

假如,这样的缺血出现了而没有阻断神经的传导,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神经慢性刺激征中的中枢性慢性刺激的表现。首先,下颈段脊髓中枢内前角神经元因为缺血而兴奋,当将这样的冲动沿着臂丛神经传导的时候,就会导致其支配的上肢所有的肌束出现兴奋。轻者会导致患者上肢的麻木和疼痛,重者导致上肢的无力及功能障碍。这是下颈段脊髓缺血的一系列的表现。

假如,下颈段的移位牵拉到上胸段的时候。所表现出现的情况就复杂多了。首先上胸段脊髓内的成分和颈段是不一样的。就拿从椎管内发出的神经成分来说,除了运动神经以外,还有交感神经纤维。也就是说,胸段脊髓内有了交感神经中枢。上胸段的交感神经中枢发出的纤维所支配的器官就多了。上四脊髓段发出的交感神经纤维行走到椎体前,在横突前上下连接,组成了交感神经链。部分交感神经经过二次换元发出的神经纤维支配胸腔内的器官。大家就明白了,它所支配的器官是谁,就是肺部组织和心脏组织。还有这两大组织内所有的血管,尤其是微循环中的小动脉。还有部分神经纤维是不换元的,上四脊髓段发出的交感神经组成的交感神经链向上延伸,在颈六、七和胸一椎体前构成了一个神经节,咱们称之为星状神经节。这一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除了支配上肢所有的血管外,还支配头面部的血管,而且,还发出神经进入胸腔来支配肺部组织和心脏组织。当交感神经链继续向上延伸,在中颈段和上颈段的椎体前组成了颈中神经节和颈上神经。颈上神经节是人体最大的交感神经节。颈中神经节发出了颈总动脉丛,包绕颈总动脉向上行走进入颅内支配脑组织的血管。甲状腺丛支配甲状腺的动脉,与颈上心神经、颈中心神经和颈下神经节的细支共同形成甲状腺下丛。共同发出分支,支配甲状腺,而且与还与颈上心神经、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相通。

颈下神经节还发出椎动脉丛,那么就会支配椎动脉所营养的所有的脑组织,这些脑组织就包括脊髓的上部,主要是指颈脊髓,脑干、小脑、大脑半球的枕叶、颞叶的一部分、丘脑后大半、丘脑下部的小部分。脑干的内容物大家都很清楚,它是人体十二对脑神经中枢所在位置,也是人体所有器官的调节中枢的所在位置,比如,延髓内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呼吸中枢、交感神经中枢,最大的副交感中枢迷走神经。还有下丘脑这一全身器官的调节中枢都位于这个部位。它们的供血都来自椎动脉。一旦颈下交感神经节出现兴奋就会导致这些血管出现持续性痉挛。导致脑干组织营养不良,可以引起全身器官的功能紊乱。而引起这些神经兴奋的因素很可能就是富贵包的形成。

颈中心神经也是颈中神经节发出的,它是交感神经心支中最大的分支。同时,颈中神经节还发出神经支配气管和食管。

当交感神经链继续向上延伸的时候,到达了第二、三颈椎体的前面,就构成了人体最大的神经节,颈上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支配的组织相当广泛,随着颈内动脉分布到其营养的所有组织,这些组织包括颈内动脉供应的脑组织,包括同侧大脑半球的额叶、顶叶、颞叶的一部分,基底神经节、丘脑前小部分及丘脑下部的大部分,眼及眼的附属器、额及部分鼻部。还与三叉神经半月节、翼额神经节、展神经及舌咽神经交通。发出分支支配眼球内的瞳孔开大肌,分布于眼动脉。当这一组交感神经持续性兴奋的时候,就会导致脑内的所有动脉和静脉出现慢性痉挛。是脑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更是我们常见的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变的主要的因素。

颈上神经节还发出颈上心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心上支和颈中心神经相交通,在主动脉弓处加入心浅丛,在主动弓的前方加入心深丛,共同支配心脏。而颈上心神经只含有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不含来自心脏的痛觉纤维。也就是说,只发出支配心脏的神经纤维,而不回收心脏的感觉。

上面这些是说明交感神经支配血管的一些大体的情况。这些交感神经除了支配血管外,还支配胸腔内的心脏和呼吸系统。也就是说,当上胸段的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其支配的肺部功能是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而出现过度换气。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比较复杂,大体可以这样认为,当左侧的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可以导致心肌收缩加强;右侧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使心率加快。而造成此处交感神经兴奋的因素主要就是位于富贵包区域的肌群的损伤刺激引起的。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的疾病久治不愈的因素就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其支配的微循环的痉挛,使得肺部组织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无法将炎症吸收的消退。很多青少年出现心律失常等等情况。更多的就是我们常见的四五十岁就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现象。其实都与交感神经持续性兴奋有着直接的关系。

就单单说这些因素,我们称富贵包是炸药包就不为过!

那么针刀是如何治疗的呢?

治疗:

首先明白富贵包的成因,以及患者自身存在的某些疾患,然后制定治疗方案。假如,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的病变是以脑部血管病变或者是因为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些疾病的征象。比如,当脑干缺血的情况下,通过查体患者存在明显的富贵包,那么我们治疗的方法就应该以从后枕部开始松解治疗。首先松解枕部肌群,解除椎动脉的直接刺激和挤压,来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同时松解了上斜方肌和头半棘肌。然后,考虑侧方位的肌群损伤的情况下,对乳突周围以及枕后颅骨处附着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以及附着在第一二颈椎横突上的颈夹肌进行松解,这些肌群的张力同样传递给颈胸结合段。然后,依次向下松解这些肌群损伤的部位。还是以肌腹为主。当松解达到第七颈椎平面的时候,查体看一下此时的胸锁乳突肌是否存在病变。假如患者此时的头是向前伸出的,说明此时的胸锁乳突肌是损伤的。此时,再针对胸锁乳突肌进行松解治疗。

此时,假如患者存在明显的圆背等体型,考虑胸小肌和胸大肌的损伤。这个时候再针对性的松解这两个肌群。使圆背消失。

假如,此时的腰曲及胸曲消失,说明患者存在明显的竖棘肌的损伤,此时就应该直接从颈段依次向下松解椎旁肌群,包括位于富贵包周围的所有病变的肌群。一直松解到腰曲的出现。

假如,患者存在其它的疾患,比如,前面说的老年性膝关节炎,而出现膝关节的屈曲不能伸展的情况下。还是首先治疗老年性膝关节损伤为主。

最后针对于富贵包局部的治疗说一下。这个区域内的肌群较多,从浅层到深层,依次为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以及深层的回旋肌和多裂肌。还有其附着在横突处的颈髂肋肌、头最长肌。还有通过这一区域的肩胛提肌。这些肌群虽然在肌腹是最容易病变的,但是,由于这些肌群的相互挤压叠加,都会导致这一区域内肌群的损伤。所以治疗的时候基本上是要全层通透治疗的。以这一区域脊柱的正中线为主,旁开1.5--2.5cm定点,然后刀口线与人体的纵轴平行垂直进针,缓慢下行,逐层切开松解肌群,多数存在全层肌群的病变,所以,需要达近椎板处,全层通透松解。

专家链接

高雨

现任中国骨伤微创治疗脑病医学会常委,山东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医院业务院长,早年从事西医外科临床工作,于年师从于朱汉章、任月林等老师学习针刀疗法。从事针刀临床18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针刀治疗软伤与内科病上有独特见解。学术思想主要有:慢性神经刺激征、整体力线的理解;代表作《高雨针刀笔记》。

擅长治疗:对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腿痛、椎间盘突出后遗症等疼痛类疾病有可靠的疗效,而且对失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青少年心律失常、偏头痛、支气管哮喘、胃病等内科疾病,对白癜风、银屑病、湿疹、过敏性皮炎等顽固性皮肤病,不用任何药物,可彻底解除病痛!

预约-

出诊信息:医院住院部周一至周五

相关病例推荐慕名而来,愈疾而归,高雨针刀治疗小儿脑瘫显神奇

青医院首席针刀专家——高雨

强直难治?二十年强直患者康复感言:不打针,不吃药,高雨针刀真的好

名医精术康泽众生

联系-

-

住院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by/992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