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周日生活广播养生堂

2020-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癜风做什么检查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足跟痛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跟下脂肪垫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病例

李xx,男,56岁,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双脚跟部疼痛一年余,不能落地,行走不便。刚下地时,跟骨处疼痛难忍,使劲踏地几下,走一段路后,疼痛稍减。X光拍片提示:双足跟骨有骨刺形成。行针刀治疗一次,疼痛消失,一切正常。走多远的路,双脚跟也无感觉,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患者治愈后,介绍几个足跟骨刺患者前来治疗,均一至两次治愈)

具体操作方法:

体位:让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足跟朝上,踝关节前缘垫枕。

定点:在脚跟部压痛最明显部位,即骨刺尖部用龙胆紫标记。

针刀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刀口线与跖腱膜平行,针刀体向跟骨平面倾斜60°角。

当针刀刺入骨刺尖部时,先纵行疏通一刀,再调转刀口线90°,紧贴骨刺尖排切3刀,此时刀下有松动感即可出针。压迫针眼3分钟,贴创可贴。

手法操作:体位不变,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屈曲90°,术者左手托住足尖部,右手握拳轻轻捶击骨刺尖端处3次。

临床研究:

年起,运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足跟痛96例,同时与单独穴位封闭组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针刀治疗组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36~66岁,平均45岁;病程4周~5年,平均为半年。对照组54例,二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诊断标准

足跟痛痛,晨起行走时加重,片刻后有所减轻,但行走久时痛加重。跟骨结节前下方有明显压痛X光片示跟骨结节前有骨刺形成或足弓中点有条状钙影,排除骨质病变。但痛痛者不一定都有骨刺

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组:患者卧于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贴在床边缘。在压痛点最明显处做标志。常规碘酒、乙醇消毒,用2%利多卡因5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5ml做局部麻醉。小针刀口线与足纵轴方向一致,垂直刺入达跟骨骨面。现纵切摆动,再横行切割摆动,呈“十”字形松解,觉针刀下有松动感时拔出针刀,压迫止血,创可贴敷针眼。

对照组为常规0.2%利多卡因5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5ml做痛点封闭,1次/d,3次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足跟痛消失,晨起或行走时无疼痛;

②显效:足跟无疼痛,晨起或行走时稍重;

③好转:足跟部轻度压痛,行走时仍有疼痛,但较治疗前减轻;

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均随诊半年后统计疗效,结果如下:小针刀治疗组痊愈81例,显效12例,好转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对照组54例,痊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66.6%。

讨论:足跟痛是由于跖腱膜因反复微损伤造成微撕裂所引起的或继发于跖腱膜的慢性劳损产生的无菌炎症反应。人体为了加强此处的强度,防止被拉断,就使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骨刺,并同时继发跖腱膜炎性反应和粘连挛缩产生疼痛。

在局部注射复合抗炎止痛药物,可在针刀治疗时起到局麻作用。同时消除跖腱膜局部炎症,改善局部血供,加快炎性致痛物质的降解,从而使疼痛得到缓解。小针刀治疗足跟痛,定点刺入压痛点,即跖腱膜应力最高点,将局部变形挛缩的腱膜部分切断,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局部应力,呈“十”字切开,能使松解更安全、彻底,是目前足跟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治疗足跟痛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

中医外治法

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药物内服法

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1)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

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2)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

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

3)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名中医川芎验案

?于某某,男,30岁。2年前线照片发现有双跟骨刺,行走疼痛难忍,影响劳动。年10月用川芎粉治疗。方法如下:用川芎研极细末,装入小布袋内,将小布袋垫在鞋内,小布袋内的川芎可每周一换。1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随访1年多来,未见复发。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又非一刀包治要审证求因,辨病论治。

详细内容敬请收听7月26日(周日)生活广播10:30-11:00播出的《养生堂》节目,直播间热线播出频率FM91.1AM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zl/992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