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我知道痛痛痛,歇歇歇,到底为什么

2020-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pf.39.net/bdflx/140113/4325801.html
足跟痛真是太常见了,前不久小编也体验了一把这番酸爽。足跟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这就是烦人的足跟痛了。它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有些小伙伴做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也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到底有哪些常见的足跟痛疾病呢?今天小编请来了针灸推拿科的康志强医生来给大家聊聊这烦人的“脚痛”。01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趾骨相连并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踝关节的屈曲角度减少,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相关性。高足弓与扁平足更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会加剧。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无放射性。治疗:对于所有病例均应采取保守治疗为主,休息和功能性治疗,自行拉伸训练,脚后跟垫,矫正鞋,冰敷,NSAID,减肥。定制的矫正鞋和鞋垫有助于减少第一跖趾关节背屈,有助于减少足底筋膜的最大张力。8周时与跟腱拉伸作用相比,足底筋膜拉伸的效果更好。手术治疗:局限于筋膜切开而非去除骨刺。过去几十年内窥镜由于其康复时间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效率可达76%。对于腓肠肌萎缩的病人可以采用腓肠肌松解,81%的患者疼痛减轻。02足跟垫萎缩足跟垫为跟骨下方,富含脂肪的一块组织。本病好发生于50岁以上,由于水分、胶原以及弹性的丢失,造成足跟垫的萎缩。临床表现:疼痛多呈深部痛,无放射性,集中于跟骨结节中央承重部位。易被误诊为足底筋膜炎,赤足行走或走在坚硬的表面易诱发,少走路则减轻。跟骨结节足底侧易出现压痛,与肿胀程度相关。疼痛通常与踝关节、足趾活动度及结节压迫无关。治疗:NSAIDs,定制的矫正鞋和矫正鞋垫为最佳。由于本病多由机械原因引起,减少挤压及负重是有效的方法。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应该避免,因为其容易造成远期进一步的萎缩。手术方法也不推荐,尚无有效的方法处置或者更换为新的足跟垫。反而容易造成皮肤坏死等其它并发症。03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外侧足底神经的第一分支,唯一一支位于拇展肌与趾短屈肌下,同时在方肌上的神经。支配方肌,趾短屈肌,小指外展肌,以及足底外侧皮肤、跟骨骨膜、沿足底韧带的感觉。易发生卡压的地方:1、在拇展肌的下方2、神经通过内侧跟骨结节处。临床表现:疼痛多位于跟骨前4-5cm,或在跟骨结节远端,疼痛多为炽热痛,沿外侧足底放射。其多与足底筋膜炎并存。治疗:早期包括:休息,冰敖,NSAIDs,足后部力线异常的矫形,局部的理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3月,可以考虑手术减压。包括:松解覆盖在神经表面的拇展肌的深、浅筋膜。而对于是否消除跟骨前骨赘,目前意见不一。但对于开放手术而言,89%的患者满意率较高。04跟骨应力性骨折全身最大的跗骨,跟骨的压缩骨折并不常见,其发生率仅位于跖骨之后。好发于运动员,军人,以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多由于反复的负荷过重以及骨吸收与成骨不一致引起。临床表现:疼痛多剧烈,弥散沿着跟骨内外侧分布。活动及负重时加重,休息时也不见得减轻。沿跟骨外侧有压痛,跟骨挤压实验阳性。诊断:跟骨侧位片在症状产生2-8周后可以显示跟骨骨小梁的破坏,尽管这些图片在疾病的早期多被认为正常。与正常骨小梁垂直的硬化骨线预示着压缩骨折的愈合。当疼痛持续而平片没有证据时,MRI或者骨扫描有助地诊断。治疗:包含积极的处理,短腿石膏固定4-8周。还包括补充VD以及进行骨密度检测。经过固定后,正常活动可以恢复。预后是良好的,极少需要手术。严重的错位与力线异常不常见,不愈合的可能低。05踝管综合症胫后神经血管神经束在踝管内受挤压而产生的症状。本症相对不常见,易被过度诊治。平足最易导致踝管综合征,是由于后足外翻及前足外展易致神经受压。其余的原因还包括:骨折,踝管空间狭窄,腱鞘炎。全身系统炎症性关节病,糖尿病,类风湿等。临床表现:患者主观感觉模糊且定位困难,然而疼痛与麻木多发生于踝关节与跟部内后方,多放射于足底,久站及活动时加剧。,感觉迟钝影响睡眠。治疗:非手术方法包含NSAIDs,与固定。对于扁平足的患者应穿戴专门的矫形鞋。对于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需慎重,有导致肌腱断裂与注入血管内的风险。而手术适用于那些非手术治疗无效且明显占位的患者,包括仔细去除屈肌支持带,还有的建议将外展肌下膈膜去除彻底松解内侧足底神经。

疾病预防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定制的矫正鞋垫,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使用特殊定制的矫正鞋,配合足弓支撑的矫正鞋垫,改善足底异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2、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3、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5、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6、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供稿

针灸推拿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zl/992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