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损伤专题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
2021-3-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骨科》杂志于年4月创刊,是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和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文章来源
周亚静,徐宁,荣雪余,等.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骨科,,11(5):-.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底跖筋膜炎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7月,我院例临床诊断跟痛症病人的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并总结病因。对比分析跖筋膜炎病人的双侧跖筋膜及足底脂肪垫的超声参数。按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否大于24kg/m2分为BMI>24kg/m2组和BMI≤24kg/m2组,对比两组上述参数,探讨超声诊断跖筋膜炎的价值。结果跖筋膜炎是例病人足跟痛的首要病因,占82.8%。其中跖筋膜炎病人患侧跖筋膜跟骨止点处的超声测量厚度大于健侧(0.50cmvs.0.37cm),而脂肪垫厚度小于健侧(0.55cmvs.0.60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段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4kg/m2组与BMI≤24kg/m2组病人右侧跟骨止点处跖筋膜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24kg/m2组左侧跖筋膜厚于BMI≤24kg/m2组(0.46cmvs.0.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MI>24kg/m2组右侧足底脂肪垫厚度较BMI≤24kg/m2组增厚(0.59cmvs.0.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跖筋膜跟骨止点处增厚,可为足底跖筋膜炎临床诊断提供定量的参数指标,对于足跟痛的软组织因素分析和鉴别有重要临床价值。
足跟痛;跖筋膜炎;超声;鉴别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导致的足跟跖面疼痛,临床以单足或双足跟部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为主要特征。导致足跟疼痛的病因很多,年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发布的足跟痛-足底跖筋膜炎临床实践指南中明确指出,引起足跟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跖筋膜炎,占全部足跟痛病人的80%。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是足底脂肪垫退化、脂肪垫炎、跖筋膜近端的纤维瘤、踝管综合征、脊柱炎、跟骨骨刺等[1]。
目前,临床对于跟痛症的诊断受主观影响较大,与临床医师检查手法及经验密切相关[1]。以往文献对于影像检查在足底跖筋膜炎的诊断中是否有意义存在争议,但都认为对于跟痛症鉴别诊断有意义[2-3]。年美国物理治疗协会发布的足跟痛-足底跖筋膜炎临床实践指南对超声影像在跖筋膜炎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推荐级别提高到了三级[1]。虽然超声检查尚未成为指南中推荐的必要手段,但随着高频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以及超微血流显像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在足踝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足底跖筋膜、肌腱、韧带、神经或细小的骨皮质撕脱骨折等,且探测角度灵活、方便、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足踝部的运动情况,与X线或MRI检查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在跖筋膜炎的诊断方面,目前的文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