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消毒的误区
2018-10-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而消毒的目的是杀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但是,很多养殖场,只是局限在形势,而不能在实际生产中去施行消毒。大多数只是注意疫苗的防疫,而忽视消毒在养殖中的作用。这样无形的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降低养殖效益。通过自己一线走访养殖场的情况,谈下个人的观点。常用消毒方法:包括三大类7种方法:物理消毒法(火焰消毒法和清洗擦拭消毒法);法学消毒法(熏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饮水消毒法和喷雾消毒法);生物学消毒法(鸡粪发酵消毒法)。一、选劣质消毒剂贪图便宜,凭自己的感觉选用不达标的消毒剂,个人认为消毒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质量好的与质量差的看不出效果,只是给人一种安慰。二、消毒浓度越大越好任何消毒药浓度,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浓度并非越大越好,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鸡消毒,正常的浓度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家禽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三、消毒液的配比不准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员的随意性,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造成配比不准确,配制出来的消毒液不高即低,影响使用效果。四、消毒药和消毒方法选择不当在选用消毒药时应根据消毒的对象、目的和预防疾病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养殖场由于工作人员不够重视或技术水平偏低,盲目选择消毒药和消毒方法,不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发,别人用什么我用什么,别人怎么用我就怎么用,很少结合自身情况实际考虑所用的消毒药和消毒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五、消毒不到位、不彻底养殖场工作人员在实际消毒操作过程中不规范不科学,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消毒范围没有覆盖棚舍的整个空间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禽消毒很容易留下死角,不能全面起到消毒的作用。在此,给养殖场推荐一种具有可视化效果的泡沫消毒剂—信得欧福迪。六、消毒不同步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禽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个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来说,全场消毒一次大约在几个小时内完成即可。所以在消毒过程中,各饲养车间应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可以很好地起到消毒的作用;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场区的安全生产构在威胁。七、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制度及程序。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未制订科学的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由于工作人员执行不到位,造成不能彻底的贯彻和落实消毒制度和消毒程序,给养殖场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八、对人流、车流、物流的消毒不到位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讲,一般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生产实践中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如何对人流、物流和车流进行彻底的消毒是任何一个养殖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将是养殖场最大的安全隐患。九、紫外灯、消毒池等利用不充分许多规模化养殖场都设置有紫外消毒灯、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液消毒池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不开紫外灯、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够等现象;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养殖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液,更换不及时不同的消毒液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不同,同一种消毒液随放置的时间延长或使用时间的延长,消毒作用会逐渐下降,所以应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液,消毒液要定期、及时更换,选择两种消毒液(信得欧福迪和信得威碘)交替使用。这样可减少消毒中的病原盲点,使场区内尽可能多的病原微生物被杀灭或抑制。十一、消毒前清扫工作的误区在空舍消毒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工作已成为养殖场防疫中的基本常识,但清扫前,先用合适的消毒液喷洒包括粪污和垫料在内的全舍却极易被很多养殖场忽视。未经喷洒消毒的粪污、垫料等被清扫出栏舍后,如不及时规范处理很容易成为各种病原长期存活滋生的源头,给养殖场带来疫病发生风险。因此,清扫前预先对全舍喷洒消毒液也是整个消毒工作中的一个前期必要内容。十二、对饮水消毒误区消毒液使用说明中推荐的饮水消毒是对畜禽饮水的消毒,是指消毒液将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从而达到净化水中微生物的目的。而有些养殖户则认为饮水消毒是通过饮用消毒液杀灭和控制畜禽体内的微生物,可起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作用,从而形成饮水消毒的误区,有的用户长期使用甚至盲目加大消毒液的浓度,给畜禽直接饮用,从而造成畜禽消化道粘膜的损伤、肠道菌群失调等不必要的麻烦。信得欧福迪:主要成份:戊二醛15%;季胺盐10%;食用级苹果酸PH=5稳定和杀菌力提升;甘油助溶和稳定剂;AEO(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欧福迪的使用浓度日常消毒浸泡:1:~疾病流行期使用:1:水帘片消毒:1:喷雾消毒:1:-饮水消毒:1:0~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