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女子为减肥暴走如今连步子都迈不开
2017-9-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读
因苦恼于自己日渐发福的身材,省城市民李女士决定通过走路的方式减肥。然而,没想到的是,随着体重的下降,李女士的脚后跟却出了问题,患上了跟痛症,甚至连步子都迈不开了。
李女士今年35岁。半年前,看着日渐发福的身体,李女士很是苦恼。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跑步软件,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把手机套在手臂上,甩开膀子暴走。“起初每天步,逐渐涨到步、步,到后来每天1步到步。”李女士说,感觉身体越走越轻盈,在体重秤上一秤,还真少了三四公斤。发现这样走路的效果挺明显,李女士暴走的积极性越发高了。只要出门,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她都步行前往。
谁知道,一个月前,她突然觉得右脚后跟疼。“起初是隐隐作痛,近一个星期非常疼,一迈步子,脚后跟就钻心得疼。”李女士赶紧前往医院骨科检查。“整个脚后跟不红不肿,从外表看,看不出任何症状,”骨科主任李平说,“而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已经发生病变,才会引发疼痛感,是典型的‘跟痛症’。”
一提起脚后跟疼,好多人可能会认为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那种疼是从腰到脚,由上至下的。”而“跟痛症”则单单是脚后跟疼,这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与骨骼的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据介绍,“跟痛症”这种病多发生于运动员和经常站立、行走的人。体型较胖的人,因为负重大,也易患“跟痛症”。还有就是因为多年行走损耗,六七十岁的老人患者较多。除此之外,天生扁平足的人也容易患“跟痛症”。
如何确定是不是跟痛症呢?在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面疼痛,并且沿脚跟内侧向前扩展至足底,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结束后开始疼痛,行走时疼得更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会加剧。
医生表示,产生“跟痛症”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跖筋膜炎及跟骨骨刺,但体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脚后跟疼,“长路不能走,旅游不用想,生活质量也因为一只或两只不能走的脚后跟,跟着下降了。”
专家提醒
避免长久站立和过度行走
如何让“跟痛症”患者的脚后跟不再钻心疼?专家建议,在急性发作期,经常卧床休息有利于缓解症状。在站立或行走时跟下及足心疼痛,足底有胀裂感,可以每天通过跟腱和跟腱膜牵拉锻炼,减轻疼痛。
在平时的生活中,专家也有一些建议,比如:垫高足跟,也可买双足跟稍高点的鞋,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在鞋子里垫上软鞋垫,平时注意足跟部保暖,可以穿暖和的鞋,多套双袜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行走,站久了就坐会儿;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进行热敷。(薛琳)
编辑丨yzi
推荐阅读我省就技校毕业生待遇作出规定 技校预备技师等同于本科生山西旅游业传出重大改革信号11市旅游局将改为旅游委
太原新增11家市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太原配建中小学校、幼儿园将与住宅“四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