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于没有继续控制饮食

2015-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血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可有轻度至中度增高

因摄入过量含糖饮食、脂类、坚果类(如腰果、松子、葵花子等)、酒类(包括啤酒,啤酒内同样是酒精为主要成分,与白酒没有本质区别,只是量不同而已)、经常加班吃夜宵者,以及儿童过多食用快餐食品(如汉堡包、炸薯条等)也都可能引起脂肪垫据营养学家报告,如果一个人每周吃200克快餐食品(相当于一个汉堡包),他一年就可增加8公斤多余脂肪经常吃喝无度,晚餐过于丰盛,使许多人营养过剩,加之缺少运动,使肥胖现象在城市居民,特别是儿童与青壮年中相当普遍,对脂肪垫的高发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脂肪垫形成的原因很多,如肥胖、嗜酒、血脂高、糖尿病、急慢性垫炎等

脂肪垫的平均发病率约10%,45岁以下男性脂肪垫明显多于女性,30岁左右的男性中约有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垫,75%—90%慢性嗜酒者有脂肪垫,酒精性脂肪垫发病也有年轻化趋势,其中80%患者在40岁左右,且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平时应酬多、经常参加“肠胃扩大聚餐”的30岁—40岁男性属高危人群

有统计表明,由酒精引起的脂肪垫中20%—30%有发展为垫硬化的可能,甚至导致垫癌在酒精性垫病的组织学改变中,酒精性脂肪垫出现最早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如果常有全身倦怠、疲劳、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左上腹及脐周或剑突下痛等都有可能已是脂肪垫少数患者还会有低热、腹泻和尿色深等症状,大约3/4以上的患者垫肿大,可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转氨酶有轻度或中度增高

很多人是在体检时发现自己得了脂肪垫,但不少人在发现后仍掉以轻心

垫脏是脂类的合成、运转和利用的场所,并不大量贮存脂肪当垫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运出发生障碍时,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就会在垫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目前,脂肪垫在我国发病率持续上升,而且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儿童中不少小胖子也成为了脂肪垫的患者

b超因其对人体无害、重复性强、经济实惠,被首选用于脂肪垫检查其诊断脂肪垫的敏感性高达90%以上,可初步鉴别轻、中、重度脂肪垫,还可作为观察脂肪垫疗效的跟踪检查手段

脂肪垫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及年轻人做起,每位家庭主妇都承担着保障家庭成员健康的重任,要做出既美味可口,又营养卫生的饭菜,做到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口味清淡、饭量适可,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如果酒精性脂肪垫患者,不予重视,则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垫炎、酒精性垫纤维化和酒精性垫硬化在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垫细胞坏死甚至垫功能衰竭

非酒精性脂肪垫要控制饮食

垫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和肾;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垫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垫脏轻度或中度肿大,垫前缘变钝

轻—中度脂肪垫往往无任何症状,或偶尔感到垫区不适,垫功能只有轻度异常,因此难以引起人们重视然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垫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垫硬化中—重度脂肪垫常有腹胀、乏力、右上腹剧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如长期患脂肪垫,脂肪颗粒还可能会因脂肪囊泡破裂而进入血液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或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此对脂肪垫切不可麻痹大意

脂肪垫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如能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完全可治愈,而且不留后遗症

轻—中度脂肪垫治疗应从控制饮食入手,不能吃得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每餐吃八成饱即可要以减轻体重为原则,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提倡高蛋白、低糖、低脂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脂肪及甜食,拒绝饮酒,多吃蔬菜,适量食用水果(有些水果含糖较多),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水平,这样脂肪垫即可逐渐好转脂肪垫的药物治疗时间较长,轻度脂肪垫疗程在1个月左右,而中—重度脂肪垫疗程往往在3个月以上重度脂肪垫必须配合使用保垫和降脂药物

脂肪垫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临床上,有许多脂肪垫患者好转的病例,但部分患者好转后又复发了这是由于没有继续控制饮食,又恢复了以前的饮食习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应是我们生活中遵循的原则

酒精性脂肪垫必须戒酒

酒精性脂肪垫患者必须戒酒,还要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使用的保垫药物对治疗酒精性脂肪垫有着较为明显的疗效

脂肪垫b超检查主要表现为:

脂肪垫影响垫功能

非酒精性脂肪垫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垫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脂肪垫等根据中华医学会垫脏病学分会脂肪垫和酒精性垫病学组的《非酒精性脂肪垫诊断标准(草案)》,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的垫细胞<1/3者为垫细胞脂肪变占垫小叶1/3—1/2为轻度脂肪垫;占垫小叶1/2—2/3为中度脂肪垫;占垫小叶2/3以上者或垫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垫

脂肪垫是由于脂肪在垫细胞内的过多积聚造成的,这种变化是垫脏对损伤产生的最常见的反应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yf/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