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案军医,少女,手术刀,三十年前碎尸案
2018-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旧案重提
这是30多年前发生在铁岭的旧案,笔者20年前采写,侦查方式与写作手法均与当今不同。为保留时代特征,现未作文字上的修改。出于各种考虑,对案件发生、证据认定等重要节点进行偏离事实的微调。
深夜,一列快车由南向北疾速地行驶在辽北平原上。
突然,有人从车窗内扔出一团东西,东西转瞬间就消失在夜幕之中,没过多久,又是—团东西扔出窗外。列车过后,四周的雪野仍旧那么空旷寂寞。
清晨,一位姓刘的铁路工人巡查线路时,在路基上发现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包着一块肉,肉很新鲜。他前后看了看,笔直的路基上阒无人迹。
白拣的5斤羊肉!他兴奋地用手掂了掂。
这天早晨,还有几个人发现了同样的塑料袋。他们打开后便开始了议论,这是什么肉呀?猪肉、牛肉、羊肉、马肉?有位兽医路过这里,他仔细看了一会儿这粉红细腻的肉块,脸色突变地说这……这是人肉!
塑料袋“啪”地落在了地上,四周的人大惊失色。
年2月3日,一起杀人碎尸案件循着公安机关内部特有的途径逐级上报。
当日,辽宁省公安厅、铁岭地区公安局、沈阳铁路公安处、长春铁路公安处的领导和刑侦技术人员先后赶到抛尸现场。现场位于京哈铁路铁岭地区昌图县满井至泉头区段内下行线西侧。
警方迅速通知沿线村庄乡镇,凡是拾到同样的塑料袋的,一概不得擅自处理,要原样上缴公安机关。当然也有个别没有接到通知的,侦查员在走访中就发现—户农家院内有人的腿骨,户主却称这是他春节买的牛肉。而侦查员告诉他们这是人骨时,这一家人当即呕吐不止。
一天内,共收缴10余块散落在路基上的碎尸,其中有完整的双手、双脚,3块人皮和附有阴毛的部分外生殖器。还发现3束47公分长毛发和沾有血迹的4张报纸及大小不等的数10块碎纸片。
一时间各种传说沸沸扬扬,铁路沿线的村村落落到处流传着这起骇人听闻的案子。作案者以其凶残手段在新年设了一道难解的谜,而由此传播开来的街谈巷议,则成为解谜者的心理重负。
法医对收缴上来的10余块碎尸进行鉴定,确认尸块与报纸上的血迹同为B型,部分外阴器官指示女性;尸块与地面接触处有泥沙附着,说明抛尸时肌肉组织未冻,从尸块新鲜程度推断,死亡时间不超过1周,分尸就在最近—两天,抛尸在2月3日天亮前;尸块组织损伤均系死后伤,手脚断面为锐器切割痕;作案人有充分的分尸时间和室内作案条件,并具有一定人体解剖知识。
能不能由这10余块碎尸推断出死者生前的体貌特征呢?富有经验的法医和刑侦人员进一步分析研究,根据脂肪丰满,富于弹性确认死者为年轻女性;根据腹部肌肉纹理及部分骨骼做的膜切片确认年龄在18至22岁之间,未生育;又根据腿部躯干组织肌肉恢复整型,确定死者的腿长和躯干长度,由此推断身高在1.61米至1.65米之间。
京哈铁路纵贯东北全境,客货列车往返穿梭,每天夜间有12趟客车通过,其中有由常州、北京、天津、大连、沈阳始发向北行的,也有从佳木斯、三棵树、齐齐哈尔、长春始发南行的。加之春节期间的客流量更是数以万计。战线长、范围广,要查出抛尸人无疑大海捞针。
死者何方人士?该在多大范围织多大的网才能把她捞出来。一个个通报发往各地,一件件线索反馈过来,长春失踪的、沈阳失踪的,总共有15名女青年,然而她们在血型体征上都被一—否定。
侦查工作的关键不在于发现,而在于研究、汇集所有的线索,侦查员们那敏捷的大脑像加足马力的机器,呼呼地转动着。案情分析会开得火爆热烈,侦查员围绕罪犯乘车路线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首先我认为犯罪分子乘坐的是下行列车。
是根据尸块都在铁路西侧来判断的吗?
当然有这个因素,我们知道列车是左侧通行的,下行列车靠着铁路的西侧。更重要的是根据现场塑料袋落地的形态,说明了车行的方向,我们做过这个试验。
那么是哪趟下行列车呢?
我认为犯罪分子是乘北京到长春的次列车,在凌晨2点多,从某一节车厢的厕所内向外抛尸的。
为什么是这趟列车呢?
因为只有在别的旅客和乘务员昏昏欲睡的时候,他才能干这件事,次列车经过抛尸地段的时间,正是车上人们最困倦的时间。
为什么不是沈阳发出的次呢?那也是零点以后经过抛尸路段的。
不会的,坐沈阳始发车的旅客,刚上车不久,大部分人的精神头还很足,犯罪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假设犯罪分子就是乘坐次列车,那么能不能推断出他是在什么地点上的车呢?
我判断就是在沈阳、铁岭这两个车站上的车。
为什么不会是北京、锦州呢?抛尸地点越远,犯罪分子不是越有安全感吗。
这种心理是对的,但时间过长,碎尸会有气味,更何况在春节期间,乘务员检查行李包裹也认真,犯罪分子不会冒那么大的风险。
刚才你说在厕所里,为什么一定要在厕所里?
现在是冬天,谁也不会开车窗,打开车窗必将引起人们的注意。厕所就不是这样了。
案情分析会开得很有成效,侦查员们最后达成共识,把侦查重点放在次列车上。虽然这种因果关系模糊的调查难度很大,但他们还是找到乘务员,找到旅客,可是结果却是山高水深一无所获。
人们说侦查破案很神秘,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有时就是一层窗户纸,谁能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什么事都解决了。但这层关键的窗户纸在哪,学问可太大了。
侦查员决定从抛尸现场遗留的4张报纸觅求突破口。这4张报纸分别是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年10月16日的《辽宁日报》、年3月18日的《解放军报》和年10月4日的《人民日报》,最后这张报纸第6版左下方空白处有钢笔书写的世界男排比分记录。
当时,这4张报纸都是辽宁日报印刷厂印刷的。侦查员在辽宁日报印刷厂及沈阳市邮局报刊发行部门的大力协助下,查清了辽宁日报印刷厂承印的《人民日报》和《辽宁日报》的印刷情况。
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由6号机印刷。当天印刷14.4万份,共用8卷纸,现场那张报纸出自第3、4卷内,即5万至10万份之间。沈阳市邮局发行《人民日报》共有7个包装台,每个包装台的发行方向固定。从发行记录上得知,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由1、2号包装台发往辽南、辽北两地。现场遗留的年10月16日的《辽宁日报》只发往辽北,不发往辽南。由此综合判断,同时具备现场所遗留的4份报纸只有辽北的铁岭地区。
侦查员此时有一种在茫茫大海中突然发现远处水面有一线陆地的感觉。指挥部决定把侦查方向确定在铁岭地区,以铁岭、开原、昌图县为重点,深入调查走访,查找死者身源。现在回过头来看,才知道这一认定,对整个案子的侦破意义重大。
2月5日,在现场附近的昌图县泉头大队5小队队部西侧场院内发现一具颅骨,随后又在颅骨现场西南米处发现下颌骨。经检验,颅骨为女性,双侧颞骨岩部有血浸润改变,与两天前发现的尸块为同—身源,被害人因窒息而死亡。
2月7日,这是案件侦破很重要的一天。有人报告说在铁岭车站南垃圾堆内发现尸块,侦查员闻讯后马上赶到现场,在呼啸的寒风中仔细地清理垃圾。虽然没有发现尸块,但拣到了沾有血迹的破碎报纸和白纸。检验证明纸上血迹也是B型,白纸片与铁路现场上发现的一样,都是年2月丹东市造纸厂生产的40克有光纸。
这堆垃圾从什么地方运来的,只要找到垃圾的来源,就有可能找到发案现场。铁岭地区环卫工人证实,这堆垃圾是从红旗街地区人民法院附近的5个垃圾箱里运出的。与此同时,又从铁岭市内发现人骨16块、肌肉18块,而且也发现数张与现场遗留的日期相同的报纸。经检验两者是同机印刷,而且出于同—卷纸。几日后再次发现13块人肉和8块皮状物。经法医检验,肉块是人体臀部及大腿部位的,皮是前胸及小腹部位的,血迹均为B型,与前两处发现的相同。
这—偶然的发现,是整个案子的切入点,是一团乱麻中找出的那根头,使扑塑迷离的案件陡然改观。罪犯可能在铁岭内市,原始杀人现场也可能在铁岭市内。警方决定将侦查重点放在市内那5个垃圾箱附近的单位和住宅区。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位姓谈的坐不住了,19岁的三女儿谈伟(化名)腊月二十二就离家出走直到今天毫无音信,社会上风传的碎尸案能不能与女儿有关。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慌,请求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女儿的下落。
谈伟与死者是否同一人?痕检人员在谈伟的日记本上提取了她的指纹,与死者指纹相一致;化验人员在谈伟的内裤上提取了经血,与死者的血型相同:科研人员对死者的颅骨与谈伟的照片重合鉴定,认定为同—人。
案件至此已确定出身源,又划定了凶手的范围,那么谁是杀人碎尸的凶手呢?
侦查员想到了包裹尸块的那张《解放军报》。《解放军报》的阅读范围在铁岭地区要明显小于《人民日报》和《辽宁日报》,而在5个垃圾箱附近的重点范围内,仅有一家单位订阅了《解放军报》,那就是辽宁省武警总队的CEC医院。
凶手懂得解剖知识,CEC医院自然成为侦查的主攻方向,调查中得知3条有价值的线索:—是医院医务处现存的白纸是丹东造纸厂生产的40克有光纸,与现场和垃圾站发现的碎纸片—样:二是医务处钉报夹的钉距与现场那报纸的穿孔等距;三是《人民日报》第6版下方空白处所记比分,是医务处郭主任的笔迹。
杀人碎尸——解剖知识——碎白纸片——留字报纸,这一连串的问号,在侦查员的脑海里萦绕,10来天夙兴夜寐终于得到回报,杀人凶手就要从一片黯淡的背景中渐渐地凸现出来。
报纸留有郭主任笔迹,他无疑是警方的重点怀疑对象。侦查员围绕其春节期间的活动情况开展全方面的调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郭主任没有作案的时空条件和主观动机,因而中止了对他的进一步侦查。
侦查员们—致认为凶手就在CEC医院,那么他又是谁呢?侦查员们在调查中得知,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刘福厚与谈伟关系密切,谈伟经常到他的宿舍去。刘福厚现年47岁,医院,独身一人,未曾娶亲。刘福厚具备作案的时空条件,但他是否具备杀人动机?
经过进一步调查得知,他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立过功,当选过市人大代表。同事和患者对他的反映一直很好,在工作中充满人道主义的救死扶伤精神。有好些经他治愈的患者常来看他,情真意医院的走廊里。
无数个血腥的现场告诉侦查员们,人是复杂的,生活中有的人外表弄得越是光彩,恰恰是在掩饰内心那个黑暗的角落,在那隐秘的世界,压抑潜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之前,任何可能性都存在。
医院有关人员不厌其烦地开展调查。
记起来了。有知情者说,这是春节前的事,我有印象。
什么印象?
医院图书室的同志回忆春节前几天,刘福厚突然来借外科手术图谱;
医院妇产科的医生介绍春节前几天,刘福厚从科里拿走两把手术刀;
医院药局的同志也证实春节前几天,刘福厚要超处方剂量的安眠药,被拒绝后又改开两张处方,取走20片鲁米那;
医院执勤的武警反映刘福厚曾给通化的外甥去电报,让他2月18日到沈阳火车站前苏军纪念塔下会面。
这些情况的搜集,属实让公安局的领导兴奋异常,指挥部不住地说这才叫侦查工作,咬住不放,一追到底。
就在这时,死者的父亲给侦查员一封他刚接到的匿名信。信中称“谈叔,我就这样称呼吧……,春节我们玩得很好……,经过几天的反复斗争,考虑决心已下……”。医院的同志反映,信中的话很像刘福厚的习惯用语,但对文字进行鉴定,却不是刘福厚的笔迹。
信是谁写的?很明显,写信之人就是凶手,但笔迹却不是刘福厚的。难道侦查目标错了,还是中间另有玄机?一个个疑问让侦查员仿佛陷入一团冲不透、看不破的迷雾中。
有的侦查员说应该审问刘福厚,看他是不是杀人凶手。有的侦查员说应该放弃对刘福厚的侦查,因为群众对他反映比较好,况且案发那几天,他白天锁门不在家,晚上到朋友家喝酒打牌,根本没有分尸的时间。
指挥部认为审问刘福厚为时尚早,与其打草惊蛇,不如将计就计。刘福厚不是打电报告诉他外甥2月18日到沈阳见面吗,不妨就安排他这天到沈阳“出差”,借机对他的宿舍进行搜查。
刘医院办公楼2楼房间。把室内点缀得精致典雅,很有些浪漫情调。搜查中发现水泥地面裂纹中留有两处米粒大小的微量血迹,办公桌抽屉里有8张与匿名信同版的稿纸。经检验,血迹为B型,稿纸的静电压痕显示出匿名信的全文。
住所的搜查,如笋被剥去了最后一层,连结凶手的锁链找到了最后一环。
指挥部决定立即拘捕刘福厚。
刘福厚在沈阳“出差”,他不知道身后始终有8只锐眼在严密地监视着他。当日晚5时许,刘福厚来到沈阳火车站苏军纪念塔下,与一个30岁左右的男青年接上了头。9时30分,两人钻进一个住宅区。侦查员当机立断,将刘福厚及那个男青年堵在室内。
侦查员的突然出现,刘福厚怔住了,全身有种从天上坠落的感觉。
找我什么事?刘福厚很快掩饰住内心的惊恐。
你涉嫌杀人碎尸,现在宣布对你刑事拘留!侦查员向他出示拘留证。
你们,你们还像文革那样迫害知识分子,是不是弄错了。
侦查员们此时不屑和他争辩。几个小时后,—场高智商的斗争在审讯室内开始了。
说我杀了谈伟,有什么证据?刘福厚不卑不亢地扬着头反问。
侦查员望着镇静自若的刘福厚说当然有证据证实,抛尸现场包裹尸块的报纸出自你的办公室,你家有被害人的血迹,你家有写给被害人父母那封信的稿纸印痕。
刘福厚脸上浮现很难理解的样子,不可能,不可能是我杀的。
侦查员面对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杀人凶手,决定从案件推理上击垮他那靠自信筑起的意志堤坝。
侦查员面带蔑视讲述着:时间是在春节前,医院大多数人已放假回家过春节了,谈伟一个人进了你的宿舍。关于你们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据我们掌握已经有两年之久了。但是就在春节前,你们之间发生了冲突,原因是你对这个女人有了一种厌倦感。
谈伟把整个青春都交给了你,而你这个白衣天使却玩腻了,心中有了魔鬼般的杀人恶念。那天,你极力掩饰内心的凶狠,与她或举杯共饮,或同床共衾,总之,在她放松警惕,失去知觉的情况下,没能反抗就命归西天了。
你勒死了她,是因为你在酒杯里放入安眠药,所以杀人现场没能留下无法彻底掩盖的喷溅型血迹,然后你又把尸体放在箱子里装了起来。
第二天,你就开始演戏了,晚上去串门、喝酒、打牌,白天反锁上门开始你的外科医生拿手好戏。在地上垫好塑料布,剥皮、分割肢节尸体。你干得很仔细,割断动脉放血时,用药棉纱布吸走流血,不留痕迹,当然,塑料布让你烧掉了。那个年轻人,也就是你的外甥郭轶海,你让他抄写由你起草的写给谈伟父母的那封信,告诉他从外地往铁岭邮寄。还有一个重要情节,那就是他帮你在火车上抛的尸……
听到这,刘福厚不得不佩服眼前公安人员有着极好的心理分析和推理判断能力,他所讲的与案件几乎没有多大差错。不堪回首的记忆又一次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出来。
三年前的一个冬季,刘福厚认识了因感冒前来就诊的谈伟,少女的不谙世事给他带来了命运中的机遇,经过几次男人故意安排的接触,他们之间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深入,年届47岁仍然未婚的刘福厚,竟听到少女天真地提出要和他结婚,而且这种要求越来越紧迫。
不可否认,刘福厚也爱着她。但是那个年代,47岁与19岁的年龄差让他们无法结合在一起。1月25日,夜晚沉寂的天空如同巨大的阴户,空空地笼罩在城市的上空。那是谈伟生命倒计时的夜晚。她毫无防备地又一次来到刘福厚的宿舍,而他伪装成痴情的样子将她留了下来,于是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她一步一步地踏上了温柔之乡的不归路。
杀人后,刘福厚不露声色地借来手术刀,查阅解剖图谱,给在通化工作的外甥打电话,以帮助调动工作为名叫他来铁岭,星夜去沈阳扔弃死者随身的衣物。最后的结局,刘福厚自然被判死刑,尽管他在囹圄中上书政法机关称自己医术高明,要继续为人民服务等等。谈伟的全家因这件事离开了铁岭,这是后话,不说也罢。
作者旧案荐读
旧案之一
神秘的敲门人
旧案之二
荒野焦尸
旧案之三
血洗银行,罪恶的连环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