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说的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

2018-4-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脚跟疼及成因

常见成因:跟腱断裂,骨刺、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变薄等。

二、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跟腱断裂:跟腱断裂,顾名思义,是跟腱组织的断裂。临床上常见的跟腱自发性断裂一般发生在单侧肢体。

跟腱断裂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1)自发性断裂,多在运动时突发断裂;

2)外伤性断裂,多为切割伤或刀砍伤。

临床表现:患者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但立即出现跛行和不能单足提踵,以后逐渐出现足跟上方的肿胀淤血。由于伤后的肿胀掩盖了跟腱断裂导致的凹陷,跖肌腱和足母长屈肌腱的存在使踝关节跖屈肌力部分得以代偿从而还可以行走,X片检查也没有骨折,患者甚至某些医师会认为是单纯的软组织损伤而漏诊,从而耽误了治疗时机。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据统计,有高达25%的跟腱断裂可以在初次就诊时被漏诊。

治疗: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让踝关节处于极度跖屈位进行石膏固定4周,使跟腱断端接触,自行愈合。

2.尽管手术治疗存在手术并发症可能,但如果患者不能接受以后跛行的生活质量,考虑到保守治疗后跟腱不愈合和再断裂的高几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增加,目前的主流观点还是尽早进行手术缝合。

医院骨四科率先在河北省开展了跟腱断裂通道微创吻合术,为广大患者朋友带来了新的选择。该术式伤口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广大患者朋友的福音。

(二)骨刺:老年患者居多,当足跟痛时,X光片可见跟骨结节处有骨刺形成。如下图,

临床表现:主要是足根压痛,行走时脚跟不敢用力,伴针刺样疼痛感,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通常会有所缓解。

治疗: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数人因为脚后跟长骨刺,引起滑囊无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长了骨刺并不一定要开刀才能治好脚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围的滑囊发炎便能防治脚痛。常用的方法是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针刀、中药、针灸、按摩、偏方等方法治疗。

(三)跖腱膜炎:脚跟疼90%是由跖腱膜炎引起的。跖腱膜炎是足底筋膜连接脚跟的部分反复损伤导致的细微撕裂,引发无菌性炎症。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的工作者,疼痛是因为跖腱膜纤维反复断裂及修复。如下图,

临床表现:晚上起夜、早晨起来最疼,久坐起身也疼。

治疗:牵拉训练+冲击波+矫形鞋垫,偶尔会用到打封闭治疗,极少用手术治疗。牵拉训练需要每天坚持,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冲击波需按要求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做4-6次治疗,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很麻烦。矫形鞋垫可以方便、快捷、长效地对患处实施保护,这样可以有利于患处炎症吸收及愈合。

(三)跟垫痛:跟垫痛是因为足跟脂肪垫变薄引起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年轻时,跟垫较厚,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变薄,弹力下降,跟骨在几乎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易引起足跟痛。如下图,

临床表现:骨头有触地的感觉,没有缓冲,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

治疗:

(1)去因:如抗类风湿、消炎、松解疤痕;

(2)改善血供:锻炼、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拔火罐、针灸)等有效但不痊愈,复发率高;

(3)消炎镇痛:能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4)体育锻炼:抗地心引力肌肉锻炼。

(5)抗忧郁治疗。

(6)消灭触痛点:

赞赏

长按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用甲氧沙林液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by/989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