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疙瘩的成因及力学分析

2017-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隆椎即第七颈椎。以隆椎为中心的皮肤隆起的包块,俗称扁担疙瘩。有人认为此包块系头夹肌损伤所致,其实,此包块与头夹肌毫不相干。手术发现该包块仅仅是一个纤维脂肪垫而已。既往需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无包膜,手术时剥离面较大,切口也很大,自然瘢痕也较大,很不美观。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此病,免除开放性手术,既无切口瘢痕,也无痛苦,且疗效极佳。

相关解剖与病理

在隆椎处,皮肤高起,似脂肪瘤状,直径约50-mm,大小不等。皮肤色泽正常,扪之包块酷似脂肪瘤,但无典型脂肪瘤的完整包膜与分隔感,肿物与皮肤和基底部均无明显界限,亦无分离感。当手术切除包块时,必须锐性切割。因为这个纤维脂肪组织肿物与颈、胸椎交界处周围的皮下组织(即正常皮下脂肪组织)无明显界限。故只能以组织软硬程度来识别包块组织。切除之组织以纤维为主,纤维组织纵横排列,其间夹以少量脂肪组织,肉眼即可辨认。但它与头夹肌,或者与头夹肌表面的斜方肌、菱形肌及其隆椎骨组织均联系。换句话说,这个隆椎部纤维脂肪垫是在颈胸椎交界处皮下组织中的一个纤维脂肪增生物。即它的表面是该处的皮下组织;它的内侧面(基底)还是颈胸椎交界处的皮下组织;

与扁担疙瘩相关的肌群表

扁担疙瘩形成的原因

笔者认为扁担疙瘩是由于人体生物力学紊乱引起的继发性代偿所致,正和人体的骨质增生一样是人体自身保护的结果。扁担疙瘩病人的共同体态为头前部前移,圆肩,和翼状肩胛。圆肩一通过体态我们首先会明白身体前侧的胸小肌,胸大肌是短缩状态,后侧的上斜方肌是拉紧的。头前移一上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等也是拉紧的,下部的夹肌,竖脊肌也会拉紧,当出现翼状肩胛后,肩胛提肌也会拉紧,大,小菱形肌的拉紧。但我们把它们的作用用图示表现时会出现以下几个力线:

按照软组织损伤人体弓弦力学解部系统力平衡失调原理,我个人认为扁担疙瘩为人体软组织在力的交叉点发生的自我保护机制的结果(肌肉,韧带,筋膜等反复发生粘连,瘢痕,挛缩,硬化所致)。基于理论基础我个人在治疗扁担疙瘩时,不在扁担疙瘩实体内操作,而是解除各个方向的拉应力,并取得良好疗效。

扁担疙瘩的治疗方法

1、在上颈部解除两侧斜方肌,头夹肌的拉力,放松上行力线上的髙应力。

2、在中斜方肌上针刀松解放松中斜方肌的拉应力。

3、针刀松解下胸段竖脊肌解除向下的拉应力。

4、在肩胛骨内侧针刀缓松解肩胛提肌,菱形肌的拉应力。

5、针刀松解胸大肌,胸小肌恢复正常体态,当然这也是间接解除后背的拉应力。

医学分享

▲长按







































治白癜风去哪里治
到哪家白癜风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by/988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