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泻,轻度脂肪泻,脂肪泻究竟是怎么回事较多见于各种梗阻性或反流性黄疸

2014-10-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适用于重症脂肪泻

【诊断说明】

脂肪泻是一种较少见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①粪便量及次数增多,臭味重,灰白色,含脂肪;②腹部胀满,由于肠内储存不消化食物,同时肠肌软弱,使肠腔内积气所致;③身材瘦小、营养不良;④因肠道广泛吸收不良,常继发多种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性水肿及贫血

【治疗说明】

下述几种实验诊断方法

原则为:①给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②补充足量的维生素a、d及k等脂溶性维生素防治其缺乏,必要时肌注;③因单糖类较易吸收,可给香蕉等含大量果糖的食物;④对较重的患儿应减少淀粉类食物;⑤疗效不好时应用静脉高营养,使肠道休息并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

2.血清胡萝卜素测定 在轻度脂肪泻此脂色素即不易吸收如饮食中连日吃胡萝卜或其他富于胡萝卜素的食物,正常儿童血清胡萝卜素为4~15μg/l如脂肪吸收不良,常降至1~2μg/l此结果不受维生素a入量的影响

碘油耐量试验 给患儿口服碘油(用罂粟子油加氢碘酸,使含碘量达40%),碘与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酸紧密结合,至消化道吸收后才离解,从尿中排出服后12~18小时后收集尿液,以7个试管作尿的倍比稀释,每管各0.5ml,各加3滴新配制的1%淀粉悬液,作半定量碘试验如第4管(1∶8稀释)或以上显示蓝色者为阳性,说明消化道脂肪吸收正常有碘过敏史者忌用

如上述简单方法不能解决,可测食物和粪便的脂肪含量,计算其吸收系数:脂肪吸收系数=摄入总脂肪(g)-排出总脂肪(g)7摄入总脂肪(g)×1001岁以上正常儿的系数为95%或更高此法要求每日食物中含脂肪30~50g方能准确

脂肪泻(steatorrhea)是由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不良,可在多种疾病中见到较多见于各种梗阻性或反流性黄疸,包括先天性输胆管梗阻及感染性黄疸等,患儿肠内缺乏胆汁,脂肪不能乳化;其次见于肠道疾病,如各种肠道感染、限局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瘘、肠管大部切除以及肠道淋巴梗阻所谓渗出性肠病,以腹泻、脂肪泻、水肿及低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系肠道淋巴组织异常,使血清蛋白倒流入肠道可以131碘标记的白蛋白示踪检查粪便等方法证明;因缺乏胰酶所致的脂肪泻,见于先天性囊性纤维性变;由于异常代谢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亦为脂肪泻的一种

(2)取生理盐水和猩红染料的饱和酒精溶液各一滴,加粪便少许在玻片上混匀,覆以盖玻片镜检可见圆泡形中性脂肪和晶状的脂肪酸如标本1/4以上染成红色,为试验强阳性(十十十或十十十十),为重性脂肪泻

【临床表现】

1.显微镜下检查粪便脂肪 (1)将少量粪便放玻片上与苏丹ⅲ饱和溶液1~2滴混匀镜检,可见中性脂肪呈朱红色圆形油滴状;游离脂肪酸呈深黄红色束状针形、或短细的弯针形结晶;而结合脂肪酸不着色,呈堆状针形或排列成扇状








































































































































































































































如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bj/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