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竟也有好有坏

2023/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科医院曝光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目前,脂肪肝正在严重威胁着现代人的健康,在我国,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疾病。据最新资料统计,全球脂肪肝的发生占成年人的20%~30%,而在肥胖的人中间可能达到60%~90%,有30%的美国人存在脂肪肝。既然脂肪肝的发生率这么高,到底对人的身体有着什么影响呢?许多人并不是非常明白,本文就介绍一些相关知识。1、脂肪肝的分类要想确切明白脂肪肝,需要先了解脂肪肝的种类。广义的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一般意义上的脂肪肝多数是指后者,即单纯性脂肪肝。许多人看上去并不显得有多肥胖,但却出现了血脂的异常和脂肪肝,心、脑血管硬化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内、心脏周围、胰腺周围等内脏部位脂肪过多蓄积造成的。脂肪肝最常见的原因,最主要不外乎这几种:营养过剩——“吃”出来的脂肪肝饮酒过度——“喝”出来的脂肪肝过度饥饿——“饿”出来的脂肪肝正常人肝细胞内是有脂肪的,其总脂的含量约为5%;达到5%~10%,就是轻度的脂肪肝;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而在25%之上则毫无疑问,是重度脂肪肝了。临床诊断脂肪肝,在肝内的脂肪需达到30%才能够被B超看出来。60%慢性嗜酒的人可有脂肪肝,其中20%~30%最终可能演变为肝硬化。2、脂肪肝与体型脂肪肝其实和人体型的胖瘦并没有必然关联,喜食肥甘厚腻产生脂肪肝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亦并非完全如此。肝细胞代谢的诸多环节均可影响到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和存留程度,如分解转运不良、合成过多、肝细胞中毒、营养不良等,都会使脂肪肝产生或者加重。有些人四肢并不粗大或显示有多肥胖,只有腹部脂肪比较多,肚子显得比较大,称为“中心性肥胖”或“蜘蛛型人”,似这种中心性肥胖者更容易发生脂肪肝。3、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脂肪肝一旦罹发,危害重大,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多数人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脂肪性肝炎时期,而后可直接引起肝硬化或恶变为原发性肝癌;还会导致血液粘度增加而发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还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肝脏的解毒能力,损伤消化系统的功能等等。如大约20%~30%的脂肪肝患者合并有胆囊炎、胆石症等;脂肪肝还会罹发糖尿病,而患糖尿病的人半数合并有脂肪肝,二者可能沆瀣一气,变本加厉地危害健康。4、脂肪对人体的是非功过看到了脂肪肝的以上弊端,许多人可能觉得脂肪原来这么坏,以后就应该远离它了!其实脂肪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却是人类最重要的、不可一日或缺的能量物质,与生命活动终生相伴。它在参与新陈代谢、激素的分泌、内脏的保护、维持脏器和细胞的功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作为人体储存能量和营养的最大“仓库”,往往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若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多,远远超过身体生活代谢的所消耗的数量,就会变成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在此后因为运动等情况又会被消耗,当消减到一定时间或程度时,如未及时进食,就会产生饥饿感,通知大脑需要吃饭补充能量。同时,体内的脂肪仓库就开始动用,脂肪被分解,转化成为热能。消化功能好的年轻人、40岁以上的男性、绝经期后的女性等群体产生的肥胖者,实质是热量/营养的供给/吸收大于每天活动的消耗,使得能量的富余部分大都转变成脂肪存积于体内,从而体重超标、肝脏肿大的缘故。此过程一如挣钱,每天挣得很多、花的却少,就会一点点地积存下来。而每天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无论是米面食品等碳水化合物,还是肉类、油脂,在肠道都会变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才能被吸收。这些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比如在五、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或者如今依然存在的某些贫困地域,人们可能往往长达数周~数月不沾荤腥,每日仅能以米、面、蔬菜果腹,多数人的体型依然发育得很好,有的人还一样会长得很胖,就是因为进食的那些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先被分解成葡萄糖,一部分被分解产生能量,利用在每日的生长发育与社会活动,多余部分则可由糖转化为脂肪,像存钱一样蓄积于体内。糖也可以转化为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脂肪在人体的蓄积主要是在内脏、血管和皮下组织,前二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皮下的过多堆积,自己才能发现最近怎么一下子胖了起来,而引起警觉。其实脂肪的积存也并非一无是处,如胖人不怕冷,御寒能力远远比瘦子强,就是脂肪层厚的功劳。相反,瘦人在寒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合适厚度的脂肪层在人体还可以起到类似床垫的作用,利于缓解和保护重要脏器、组织、关节等部位对突然的外力冲击、剧烈震动、高处跌坠等意外情况造成的伤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yf/995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