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诊断治疗
2020-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育种时以高产蛋量作为育种指标可能是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重要原因。高产蛋率对鸡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应激因素,很容易受某些亚临床疾病的激发而引起发病。在产蛋高峰其雌激素代谢加强,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容易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2、应激因素营养、疾病、接种疫苗、管理等因素会引起应激反应,可以诱发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据报道,苏州某鸡场给伊莎褐蛋鸡接种法氏囊疫苗后部分鸡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产蛋率下降10%左右,应激反应会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促进糖质生成,加速脂肪生成,鸡生长速度减慢而脂肪生成增加。3、饲养环境笼养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地面平养的蛋鸡,因为笼养蛋鸡的活动量较小,消耗能量较少,过剩的能量转化成脂肪蓄积在体内。笼养蛋鸡接触粪便较少,容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B族维生素。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温度过高的鸡群容易发生脂肪肝出血综合征。4、激素影响有报道,蛋鸡的产蛋潜力大会使鸡只在生理上对脂肪肝综合征更加敏感。因为产蛋高低与雌激素的活性高低有密切关系,而雌激素对肝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又有促进作用。陈卿奎等通过实验复制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的研究表明:患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血清中雌二醇咆含量明显升高,且与血脂和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这就提示产蛋性能较高的蛋鸡血液中含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其患脂肪肝综合征的根本原因。5、霉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最容易使肝脏受损而引发肝功能障碍和脂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导致肝脏代谢障碍和脂肪沉积,引起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蛋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在2~15ppm时会引起蛋鸡产蛋下降,蛋重减轻,鸡肝脏肿大、易碎,颜色变为淡黄色。二、防治措施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由长期的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蛋鸡一旦患上该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与调整才可见效,这样往往给蛋禽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发病时辅以药物治疗。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1、严格育成期和产蛋期的限制饲喂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保证蛋鸡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同时增加鸡只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可能性。因此,对体重达到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标准体重的育成鸡,必须采取限制饲喂。国外有报道认为,蛋鸡在8周龄时应严格控制体重,不可过肥,否则超过8周龄后难以再控制。2、限制饲料中代谢能的摄入量如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脂肪而减少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可以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麦麸代替部分玉米,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饲料中代谢能和蛋白质的比值(ME/P)因温度和产蛋率的不同而调整。环境温度高的时候ME/P降低10%,环境温度低的时候ME/P增加10%,及时调整日粮配方,以适应环境变化下鸡群的需要。在产蛋率大于80%时,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比值为60,产蛋率65%~80%时,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比值为54,产蛋率小于65%时,日粮中能量和蛋白比值为51。对体重超标的鸡群可以适当限饲,产蛋高峰前期限饲要小,产蛋高峰后期限饲量要大。蛋鸡在日龄后开始限饲,一般限饲8%~12%。3、对症治疗发病鸡群每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克,亚硒酸钠维生素E克,维生素B毫克,肌醇克。连续饲喂一个月以上,可以取得良好效果。4、改善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防止饲料和垫料发霉。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保持饮水充足、清洁卫生,患病鸡可以从鸡群内挑出在地面上散养。减少各类应激反应,减少该病的发生。5、添加营养调节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或相互添加甜菜碱、L-肉碱、酵母铬、有机锰等营养调节剂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脂肪代谢,提高种鸡的生产性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