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脚后跟疼痛难忍的真正原因在这里
2020-8-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刚生完宝宝,女性的身体是非常虚弱的,因为生孩子的时候气血亏损的厉害,所以抵抗力是比较差的。坐月子期间,如果没有好好的调养,就很容易落下产后风湿,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月子病”。
而脚后跟疼就是非常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很多宝妈一站起来就有股钻心的疼痛感,真是让人看着都难受。那么,产后为什么会脚后跟疼呢?脚后跟疼又应该怎么办?
产后为什么会脚后跟疼?
产妇出现了脚后跟疼的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坐月子期间受风着凉所致。其实产后脚后跟疼还与女性内分泌以及肌肉和肌腱的力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于产后女性来说,合理的调养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多多少少都会给女性的身体造成一些伤害,而这些伤害就促使她们没有过多的精神下床活动,再加上老一辈的叮嘱,觉得生完孩子就要卧床休息。
于是,造成了很多宝妈在坐月子的时候,吃喝几乎都在床上,没有下床活动的机会。
其实,足跟部有较充实坚韧的脂肪垫,对体重的压力,行走活动时的震动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但产妇坐月子期间,由于活动减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致使足跟部的脂肪垫发生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
当产妇满月后下床活动时,足跟部薄弱的脂肪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大为减弱,脂肪垫也会因此而产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以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而且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脚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产后足跟痛不是外伤,不属于骨刺所致,需要进行常规调理。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
中医学把足跟痛的病因病机分为三类:
1、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2、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3、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坐月子脚后跟疼怎么办?
产后保暖对于产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产后身体本来就很虚弱,如果遭受到风寒的入侵,就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容易引发脚后跟疼,所以坐月子期间最好穿上袜子,晚上睡觉时一定要把脚部盖好。
坐月子期间,合理的科学的热敷按摩也可以缓解脚后跟疼痛,如对疼痛部位进行10多分钟的热敷后,再用手轻轻的按摩,这样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