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肌学习计划前锯肌
201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1、剖哥讲解前锯肌2、前锯肌解剖与功能
位置:位于胸廓侧面千层,前上部被胸大,小肌遮盖
结构:分上下两部,下部肌纤维发达,肌束排列呈锯齿状;上部肌束水平向后;下部肌束斜向后内上方
起点:前锯肌有多个起点,起于1~9肋骨的外侧面,分割到三组手指般大小的区域。(1)上面部分,附着在第一和第二肋骨上,距离肋软骨几英寸;(2)中间部分,附着在第二和第三肋骨上;(3)下面部分附着在第四,五,六,七,八肋骨上,换句话说,前锯肌附着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一到第八肋骨上。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具有“延伸的肋骨”,更准确的说,当体脂水平较低时,前锯肌类似肋骨,非常明显可见。
止点:肩胛骨内侧和肩胛下角前面
功能:
近固定(肋骨固定):
使肩胛骨前伸,拉肩胛骨贴向胸廓
下部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与上回旋,与斜方肌共同作用帮助上抬手臂
功能:
远固定(肩胛骨固定):下部纤维收缩可提肋助深吸气
注:前锯肌的上部和中部把肩部往前拉,辅助如俯卧撑,卧推之类的运动。也帮助抬起上体,如侧身起坐。
前锯肌的下部帮助旋转肩胛,并转动肩关节窝向上。因此,前锯肌下部主要是辅助三角肌,并且是任何头顶上推动作的重要力量因素,同时,上中部前锯肌辅助上体旋转,侧弯和稳定。这证明他们虽然不大,但对于全身力量却是必需的。
此肌瘫痪,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出现“翼状肩”
支配神经:胸长神经(C5-C7)
起自臂丛锁骨上部,C5-7脊神经根,从腋顶穿出,经臂丛后方进入腋窝,沿胸侧壁下行分布于前锯肌,伴随胸外侧动脉下降。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体征。在乳腺癌手术时应注意保护。
3、针刀治疗前锯肌与肩胛下滑囊--来自庞继光前锯肌(图2-3-22)位于胸外侧中上部,呈锯齿状起自1—9肋,几乎占据了胸前壁的1/2;其肌腹进入肩胛骨的肋面,并以放线状的附着形式抵止于肩胛骨脊柱缘肋面的全长,包括肩胛骨上、下角在内。该肌功能有四:外旋肩胛骨;外展肩胛骨(肩胛骨绕胸壁向前移动);使肩胛骨紧贴于胸壁;辅助胸式呼吸(呼吸辅助肌)。受胸长神经支配(C5-7)(图2-3-23)。前锯肌是肩胛骨与胸壁相连结的主要肌,与胸壁形成肩胛胸壁关节。胸壁与肩胛骨之间被前锯肌分隔成上下两个间隙:
1、前肩胛前间隙位于覆盖前锯肌前面的筋膜和贴在胸壁外面的筋膜之间,是各方都密闭的间隙。间隙内充满板样蜂窝组织,保证肩胛骨沿胸壁活动。该间隙常有两个渭膜囊:其一是位于肩胛骨与上三根肋骨之间的肩胛下滑液囊,位于前锯肌和胸廓上外侧部之间的蜂窝组织中。其二是肩胛骨下角和胸壁之间的前锯肌下滑液囊。
2、后肩胛前间隙位于覆盖肩胛下肌之肩胛下筋膜及前锯肌之间,是腋窝的直接延续,其内填充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肩胛骨的周围还有其他肌附着,因此,其运动:上、下可达~mm、内收、外展达mm、旋转范围达60。。在工作、劳动和运动中,提物、举物的劳作及举重等运动中,此类活动无一不需要前锯肌在紧张的收缩下将肩胛骨固定于胸壁上来完成,因此前锯肌也易于受伤。
病因一般为外伤引起,亦有劳损所致者。病人多为运动员,特别是举重运动员常见。究其原因可能是,举重量过大,如超过体重的90%,则易引起前锯肌损伤,这是原因之一;其二、在运动中已疲劳的情况下更易产生损伤;其j、举重运动的技术错误等。而一般工作人员也常见到这类病人,多为中老年病人,经常做一些背、扛的劳动的人们,或经常提秤称物的经营者等。
病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病理改变,一是腱损伤,即前锯肌和肩胛下肌在肩胛骨内侧面的腱附着点处的损伤;另一方面是肩胛骨与胸壁间的腱围结构的损伤,即多个滑液囊和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
1、病史一般都有劳损史或运动损伤史,多有举重物,举重等受伤史。如经常称秤的经营者就常有患此病者,便是长时间积累损伤所致。
2、症状
肩胛部酸胀疼痛轻者肩胛部酸痛,痛于肩胛下肩胛骨深面,病人能感到疼痛,甚至疼痛难忍,但多无压痛。
肩胛与胸壁间疼痛重者肩胛骨、胸壁间疼痛,甚至不能呼吸,深呼吸时明显加重,病人可以清楚指出疼痛发生于肩胛骨内侧面。
胸大肌放射痛由肩部深面向胸大肌放射,有时疼痛重而难以承受。
呼吸痛深吸气时疼痛加重,此为该肌损伤的突出特点,可与单纯肩胛下滑液囊炎区别。
3、体征
①压痛点检查痛点时必须让肩部肌放松,然后用手搬动肩胛骨内侧缘,使肩胛骨内侧缘撬起,再以手指压向肩胛骨内侧缘的肋面处,方戗得到压痛点。
②肩胛下磨擦音活动肩胛骨时,可有肩胛骨内侧缘下的“吱喳”音,此为肩胛下滑囊炎的特点。
③肩胛胸壁关节检查(图2-3-24)嘱病人放松肩部肌。检查者一手顶推肩胛骨外侧缘,另一手在其肩胛骨内侧缘由皮面插入肩胛骨与胸壁之间隙内,触及有无压痛以及肩胛骨活动情况。如手指不能插入,或有压痛和活动受限即为阳性。常见于肩胛骨与胸壁之间的粘连性病变。亦可从肩胛骨外侧缘的肩胛胸壁间隙检查其触痛处。
④肩胛骨表面常有叩击痛肩胛下滑液囊炎时,没有呼吸痛,却有肩胛骨叩击痛。
4、诊断性治疗压痛点封闭,疼痛立即消失者可成立诊断。
5、影像学检查无特殊意义。
6、鉴别诊断主要在于肩胛下滑囊炎与肩胛下肌损伤的鉴别。其区别在于肩胛下滑囊炎可出现磨擦音(“吱喳”音),但无深吸气时的疼痛;相反,肩胛下肌损伤则有深吸气时的疼痛,但却没有磨擦音。然而,两病多同时存在,且治疗方法亦无二至,所以,它们的鉴别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1、适应症与禁忌症凡确诊为本病者,均可应用针刀闭合型手术方法治疗。
2、体位俯卧位(压痛点在肩胛骨后缘)或侧卧位(压痛点在肩胛骨前缘),上肢放于躯干两侧,嘱病人耸肩,令启胛骨稍抬起,使肩胛骨与胸壁有较大的间隙。
3、体表标志肩胛骨内侧缘、肩胛骨外侧缘、肩胛骨下角。
4、定点
①肩胛骨内侧缘点正对肩胛骨内侧缘与胸壁间的压痛点,可定1—3点。此点必须与肩胛骨缘内侧有一段距离,至少要有lOmm,只有这样进针或进刀至皮下后,才有调整针或刀的余地,针或刀才能倾斜很大的角度,几乎与皮面平行,并推进至肩胛骨内侧面下,并要与肋骨的表面呈平行状态。这样才不至于将针或刀误人胸膜腔中。
②肩胛骨外侧缘点正对肩胛骨外侧缘与胸壁间的压痛点,有肩胛下滑囊炎时可定1—2点。其定点方法与①定点方法一致。
③肩胛下角点肩胛骨下角与胸壁间压痛点,定1点。定点方法同上。
5、消毒与麻醉此处麻醉有特殊要求。先在定点处垂直刺入皮肤至皮下。然后,将针头向病变对侧肩胛骨相应的部位倾斜,几乎与皮面平行。再后,在肩胛胸壁间或沿肩胛骨内侧面向间隙内推进,至酸胀明显处,回吸无血、无气,注入麻醉药。其他各点的麻醉按上述原则处理。
6、针刀操作
①肩胛骨内侧缘点即肩胛骨内侧缘与胸壁间点(图2-3-27),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进入皮下组织。刀柄向对侧肩胛骨对应部位倾斜,几乎贴到皮面,刀锋向肩胛胸壁间推进,应紧贴肩胛骨内侧面切开2~3刀,然后继续向关节间行进,当到达关节中段部位时,进行通透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②肩胛骨外侧缘点即肩胛骨外缘与胸壁间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然后将刀体向腹侧倾斜,几乎与皮面平行,并向肩胛骨内侧面匀速推进,达肩胛胸壁关节中段时,行通透剥离即可。
③肩胛下角点即肩胛骨下缘与胸壁间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与皮下组织。再向内下方倾斜刀体,几乎与皮面平行,然后沿胛骨内侧面向上外推进约lOmm,行通透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7、手法操作协助病人做肩部外展、外旋动作,收紧前锯肌,使肩胛骨紧贴胸壁,并连续做几次深呼吸。然后,让病人主动进行患侧肩关节的各个方向的运动,并做耸肩的动作,增加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度。
1、本病虽然疼痛严重,但位置隐蔽,故诊断比较难,所以应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意识。
2、肩胛下肌和肩胛下滑液囊位置深在于肩胛骨下,麻醉和针刀操作都比较困难。因此,必须摆好体位,让病人耸肩使肩胛骨与胸壁的间隙尽量开大,有利于针刀操作。
3、本病的针刀操作要求严格,不得有误。因为操作部位与胸膜腔十分贴近,仅仅隔一层肋骨,且这层肋骨又有肋间隙,可以进入针与刀。针刀刺人时,必须尽量使刀体与胸廓的肋骨面平行,绝不可增加刺人的角度而刺人肋间,如进刀的方向掌握不好,很易误人胸膜腔,造成气胸。
4、肩胛下肌由C5-7神经支配,颈椎病时亦可有类似前锯损伤的症状出现,故应注意该处疼痛与颈椎病的联系,以免误诊.
4、前锯肌的训练前锯肌的上部和中部把肩部往前拉,辅助如俯卧撑,卧推之类的运动。也帮助抬起上体,如侧身起坐。最奇特的是,前锯肌的下部帮助旋转肩胛,并转动肩关节窝向上。因此,前锯肌下部主要是辅助三角肌,并且是任何头顶上推动作的重要力量因素,同时,上中部前锯肌辅助上体旋转,侧弯和稳定。这证明他们虽然不大,但对于全身力量却是必需的。
下面的动作全部着重强调练习前锯肌,并将有助于最大极限的发展前锯肌。
单臂侧举
单手持哑铃,向另一侧倾斜上体(即不持哑铃的一侧),直接向上推举哑铃。在重新开始收缩前锯肌进行推举前,要让负重施加在前锯肌区域上。确保收缩前锯肌的同时,垂直上举。这将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前锯肌练得更大。
单臂绳索下拉
面对调节到最高档位的滑轮器械。单手握住把手,距器械三英尺远站立,保持手臂伸直,直接下拉把手到膝盖上端,动作末端尽力挤压和收缩前锯肌。可以把另一手的手指放在练习的前锯肌上,感受并确保前锯肌最大化收缩。至少做3组X12次,你将体验到这块肌肉从未有过的泵起。
前锯肌转腰
双手前伸持轻哑铃或杠铃片,保持手臂伸真,转动上体,从一侧到另一侧,尽可能伸展开,保持轻快的转动!每侧做50次。
滑轮侧下拉
这个动作类似于腹部练习的跪姿绳索下拉,除了需要在动作末端转动上体,收缩前锯肌和腹外斜肌。在收缩的末端,使肘关节和另一侧膝盖相碰。努力做25次,然后换做另一侧25次,紧接着做50次交互下拉,从一侧到另一侧。
旋转举腿
这个动作可以悬垂在单杠上做,或在任何练习举腿的器械上做。主要的不同是,身体向一侧倾斜,腿弯曲,向一侧抬腿至与身体成十字交叉状,强调练习腹部横直肌和前锯肌。然后重复做另一侧的练习。
单手上举的侧弯腰
右手置于臀部,左手向上伸直。尽可能的向右侧弯腰,侧弯到最远处,保持这个姿势并做“脉冲式”细微的侧弯,保持一分钟,然后返回到直立姿势。交换双手位置,重复做另一侧弯腰。这些小的运动使前锯肌和腹外斜肌处于持续张力下。做起来比听起来要艰难得多,如果你想让这个动作更加男人些,可以试着用向上伸直的手举一只10磅的哑铃做。事实上,举着哑铃做,将使整个身体中段----不仅有前锯肌和腹外斜肌,还有腹部横直肌和竖脊肌也一起练习到。记住,这些小肌肉群在大多数力量举动作中起着稳定躯干的作用,特别在深蹲中。每侧做10次1分钟”组”,换一侧做。
杠铃仰卧上拉
躺在平凳上,持轻杠铃于头顶上方,肘关节微曲,尽可能的把杠铃向头后放低。做完全的伸展。深呼吸,然后返回杠铃到头顶上方位置。
转腰双杠臂屈伸
使用标准的平行双杠,象标准的双杠臂屈伸动作那样下降身体,但当你上升时,向一侧转动身体。这个转动把重压力施加到前锯肌。你也可以试着以相反的方式做,当你下降时转腰,而直接上升。
仰卧转腿
平躺,手臂置于体侧,掌心向下,笔直向上举腿,然后保持双脚并拢,慢慢的把双腿向左侧下放,直到接触地板。然后重新向上抬起腿,向另一侧重复做。每侧做3组X15次,明天你将感到腰部比以往要紧多。
把这些动作放进你的胸部或腹部训练计划中,或者做单独的前锯肌严格训练。他们值得你注意。做前锯肌造型展示也是一个好的主意,这可以使你学会如何控制和展示这部分肌群。注意检查卡路里的摄入,确保他们能被清晰的看到。
公告通知为方便各位同道学习,现特推出关键词回复功能,方便快速查询肌肉。目前已整理出颈项及肩部重要肌肉知识点,具体见下图课程表。下肢核心肌群将在最近推出,欢迎继续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白癜风全国十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