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室在自体脂肪移植中的应用
2021-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面部老化是面部骨骼、韧带、肌肉、脂肪组织和皮肤发生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面部骨骼变化不仅对整体面部外形有影响,而且还影响了面部韧带和脂肪室的位置。
面部脂肪、浅层脂肪和深层脂肪容纳于脂肪隔室中,后者为隔膜、筋膜、韧带或肌肉所构成。
解剖学研究发现,颞部组织分为皮肤、皮下脂肪、颞浅筋膜、颞浅筋膜下间隙、颞深筋膜、颞肌、骨膜及颞骨这么多层次,血管主要走行在颞浅筋膜层,也就是这一层,是注射时应该极力回避的,颞浅筋膜下和颞深筋膜间是最疏松的组织间隙,这一层是最好注射的,也是最安全的。
皮下脂肪层有颞浅筋膜下间隙、颞深筋膜下、颞肌及颞肌下与骨膜间,具体看每个人的情况,可以设计并进行注射填充。
由于颞部解剖结构复杂,脂肪注射风险高,同时缺乏长期随访观察,自体脂肪移植填充颞部目前尚无操作共识。过往已有关于颞部脂肪室的报道,但对于其在脂肪移植中应用优势的研究并不多。
上海九院的学者通过颞部脂肪室及相关神经血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安全有效的脂肪移植方法用于颞部填充。
研究者对8具尸体(16处颞部)进行了分析,颞部有2个分离的浅层脂肪室,颞颊外侧脂肪室和眶外侧脂肪室(位于皮下层),以及2个分离的筋膜室,颞上筋膜室和颞下筋膜室(位于疏松组织层)。
颞部的4个脂肪室是脂肪移植的理想受区,颞线与发际线交界处内侧1cm处是安全有效的脂肪注射针入路部位,颞下筋膜室的前半部分是注射的“危险区域”。
A.37岁女性,颞部凹陷使人看上去衰老憔悴。B.颞部凹陷部位由颞线、眶外侧缘、颧弓和颞部发际线围成,这同解剖学中的“颞窝”概念有区别
颞部的哨兵静脉(sentinelvein)(56岁女性),此处为“危险区域”
颞部颞浅筋膜和神经血管组织(72岁女性尸体);FbSTA:颞浅动脉额支;TbFN:面神经颞支;STF:颞浅筋膜
A.(64岁女性尸体)颞部韧带与脂肪室结构
B.展示了颞部韧带、脂肪室与神经血管组织。
3个垂直的韧带结构将2个水平层分为4个分离的脂肪室。LTFC:颞颊后侧脂肪室;LOFC:眶外侧脂肪室;UTC:颞上筋膜室;LTC:颞下筋膜室;STS:颞上筋膜隔;ITS:颞下筋膜隔;ORL:眶周支持韧带;ZCL:颧皮肤韧带
脂肪室的体表投影展示。A.浅层筋膜室;B.深层脂肪室
(64岁男性尸体)颞部穿行血管展示;颞中血管的穿支和哨兵静脉穿过颞浅筋膜(A),汇聚于位于颞浅脂肪垫内的颞中血管
(B)。SlDTF:颞深筋膜浅层;
颞部脂肪注射“危险区域”体表投影(37岁女性);该区域为颞下筋膜室前半部分,即哨兵静脉和颞中血管穿支穿透颞浅筋膜进入皮下组织层的区域
推荐的脂肪注射针进针入路为颞线与发际线交界处内侧1cm左右,该部位神经血管组织相对较少
(72岁女性尸体)颞部脂肪移植图示;脂肪注射针从颞线与发际线交界处内侧插入,将脂肪注射入深层注射平面A.疏松组织层(颞上筋膜室和颞下筋膜室),起补充大部分容积缺失的作用,随后注射入浅层注射平面B.皮下脂肪层(颞颊外侧脂肪室和眶外侧脂肪室),包括过渡区域C.额部皮下脂肪层,使轮廓饱满平滑;D.浅层注射平面和深层注射平面的剖面图示
总结:
1、颞部凹陷区域同解剖学中的“颞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颞部凹陷部位由颞线、眶外侧缘、颧弓和颞部发际线围成;
2、颞部4个脂肪室的饱满与否对于外观年轻或衰老有重要影响,是脂肪移植的理想受区;
3、脂肪移植过程中建议多平面注射;
4、注意颞下筋膜室前半部分这个“危险区域”;
5、推荐的脂肪注射针进针入路为颞线与发际线交界处内侧1cm左右,一方面能够隐藏手术瘢痕,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另一方面这一注射入路可方便脂肪注射针进入脂肪注射的深层平面、浅层平面和额部过渡区。
你想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吗?请点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