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一表掌握常见输血反应及其护理要点

2017-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如何正确应对输血反应,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所困扰的问题。

此前有同行提问:

对于轻度输血反应,该停止输血,还是继续输同时给予抗过敏治疗?若停止输血直至患者反应消失,血液在常温下放置的时间过长,肯定也不行。

不知大家是如何处理的?求助。

笔者建议:轻度输血反应可以减慢滴速观察,如症状减轻再继续输注。

相信大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本文现将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及预防要点做一整理,供临床护士参考。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需两人仔细查对并签名),保证血液质量。

2.发生输血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改输生理盐水。

3.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和科主任。

4.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异丙嗪、地塞米松)、吸氧等治疗措施。

5.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记录。

6.并发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7.应保留血袋及输血器,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抽取病人血样和余血一起送输血科。

8.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质控科及护理部等有关科室。

9.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病人或家属有异议时,应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血液、输血器进行封存、及时送检。

常见输血反应汇总表

一、免疫反应

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

症状体征

沿静脉走向烧灼感;腰背疼痛,面部和胸部潮红,出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休克,血管塌陷。

护理措施

1.停止输血

2.立即呼救

3.留取反应后的第一次尿标本

4.保护肾功能

5.治疗休克

6.用胶体溶液维持血压

7.碱化尿液和利尿等措施

8.必要时配合透析治疗

预防

密切   (1)对血管粗而明显固定者,应以2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活动者,要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经皮刺人血管,此法易成功。

(2)脱水病人由于组织间液量和血容量减少,病人皮肤弹性差,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良,可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穿刺时针尖从正面以25。角快速刺人皮肤,然后减少角度轻轻挑起皮肤,当针梗进入约1/4时。针梗稍向下倾斜,以降低角度,将针尖稍抬起,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

(3)肥胖儿童穿刺时进针角度稍大一点,穿刺时应选择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静脉针,针尖方向与血管平行,持针要稳,避免碰伤血管壁,这类病人血管管腔细、回血慢,为了使穿刺后易回血,可将调节器置于莫菲滴管下端,以距针头60cm效果更佳。未见回血时,不要急于退针,可试着向后挤压头皮针管,使头皮针管内形成负压,若仍无回血,却感觉针尖在血管内,可松开调节器试滴,观察局部无肿胀,液体滴入顺畅即可固定。

(4)水肿病人皮下组织积水及静脉压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或减少。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因此应选择粗血管,沿着血管的走行,用手按压肿胀的组织,将水分暂时挤压到周围组织中,使血管暴露后,消毒皮肤25。角快速进针。

(5)新生儿病人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所以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更清晰,而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错成网状,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因此对于一些暴露清晰的血管,以10°角进入皮肤,再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以5°角进血管,有突破感或阻力消失感时再平行潜行2~3mm,操作时不可用力过猛,防止穿透血管。对于交错成网状的头皮静脉,以3°—5°角进皮肤,随后挑起皮肤,沿血管方向缓慢以1°-2°角进人血管,这种血管由于充盈度差、管腔小、压力低,所以回血不好,穿刺时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后,反折头皮针管回吸即可见回血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试推少许不见局部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

五固定技巧

小儿头皮静脉相对其他部位虽较易固定,但往往由于病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较大,或哭闹导致汗多,造成胶布松动引起渗液,因此固定的好坏也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1.头皮固定法

行头皮静脉穿刺前应剃净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固定。固定时必须使针头顺血管方向,针柄位置略高于针尖。第1条胶布横贴于针柄处,避免松手后针柄转动方向而使针尖滑落或刺破血管。第2条胶布从针尾处向上交叉固定,不能让针柄架空。第3条胶布在针头前方加固固定,同时将头皮针管以小弧形盘在一侧,弧度要小,以不打死折为宜,弧度过大,易使小儿手指套入抓脱针头。第4条胶布将硅胶管固定在针头的旁侧、耳郭或颈后,防止其在针尾处摆动,摩擦挤压针头,致使针尖刺破血管发生渗液,同时可以避免因不小心碰触或被小儿拽出针头。如果小儿哭闹,满头大汗,应把汗液擦干,再贴胶布,以免胶布不黏。也可选用胶布将针头环形固定头部1周。

2.耳郭固定法

耳郭因汗腺极小,出汗极少,即使炎热酷暑、病儿哭闹不安时,也难见出汗,且耳后无毛囊,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不能达到耳郭皮肤表面。因此,皮肤表面无皮脂以及由皮脂汗液共同形成的薄膜,胶布易固定。另外,头皮针塑料管弯曲固定于近侧耳郭,此种固定法根据力学原理,可使针头免受外力牵拉,不易脱出,并且此固定法可以使输液管置于病儿脑后或一侧,避免输液管在病儿面前晃动,减少病儿对输液的恐惧感。

3.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法

头皮针穿刺好后,将弹力网状绷带撑开,从病儿前囟区中心套人,网状绷带上端撑头顶及前额,下端撑下颌,两侧露耳郭,使头皮针穿刺部位于网状绷带固定范围内,调整位置至病儿舒适。对头颅较大病儿,也可将弹力网状绷带下端沿枕后固定,以减少病儿不舒适。

在对小儿静脉输液技巧认识后,进行小儿静脉输液的时候,都是要根据以上方式进行,而且输液过程中,如果孩子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需要立即进行说明,避免对孩子身体有太多影响,这点家长也是要注意的。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uqipp.com/jbby/989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